投資學堂:美國投資市場的怪現象

投資學堂:美國投資市場的怪現象

不少人認為港府若一意孤行如期通過23條立法,無異向7.1遊行的50多萬人打一巴掌,筆者認為日前民建聯議員陳鑑林指上街遊行的市民被人誤導(雖然上周六民建聯已向上街人士道歉),無異向遊行的人士大力地打了一搥。難道50萬人一同被誤導?陳鑑林太低估了港人的智慧!對民情毫不了解,真不知他有何資格當議員!唉,究竟誰是他的選民呢?
美國的債券及股票市場,一向是美國投資者的兩大熱門投資市場,資金大都在這兩市場間輪流轉動,可是近期卻呈現一怪現象。
據美國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e(ICI)的資料顯示,今年4月及5月股票基金分別錄得161億美元及122億美元的淨流入;債券基金在4、5月亦分別錄得105億美元及90億美元的淨流入。這反映資金正同時流入債券及股票市場,與早年資金在這兩市場間輪流轉動不同。此外,另一個更有趣問題的是,資金來自何方?
近年美國聯儲局不斷調低利率,除了欲刺激經濟外,另一個主要目的是希望「迫」使資金流出債券市場。當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相對下跌;當利率下調時,債券價格相對上升。故當調低利率的前後期間,債券價格大都會上升,觸發投資者獲利回吐,同時減息後債券的回報亦隨之下降,吸引力亦相對降低。故某程度上,減息可令資金由債券市場流入股市。可是早前投資者大都看淡美國經濟及公司盈利,因此即使聯儲局連番減息也不能促使資金流入股市,令美股真正回升。此外,更想不到的是,減息沒有「迫」使資金流出債市,卻「迫死」了MoneyMarketFund(短期的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形勢不妙
貨幣基金通常是用作短暫停泊資金(Parkthemoney)之用,例如正處形勢不穩,投資者便可把資金暫時存放於貨幣基金,待形勢明朗化,再將資金轉至其他地方。
順帶一提,在強積金內的保本基金(註:強積金內的保本基金與一般保本基金不同)亦是這功用,當投資者不知道投資甚麼時,可把資金投資於保本基金作短暫停泊,待找到欲投資的地方,才再將資金轉往。
由於近年美國利率低企,令貨幣基金的回報大大下降,促使資金大量流走,在美國1549間貨幣基金中,不少正考慮結束業務。
據估計,今年上半年約有數百億美元資金投入股市,因此假若在下半年投資者察覺股市並非如預期般理想時,其拋售潮將較過往兩年厲害!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