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市專家手記:分散投資要有方法

美市專家手記:分散投資要有方法

上期本欄透過投資組合金字塔,向讀者介紹了分散投資的首三個步驟,包括投資組合應該包括大型股(large-cap)與小型股(small-cap);投資組合應同時持有價值型(valuestock)與增長型股份(growthstock);以及投資組合應涵蓋不同市場類別(sector)及行業的投資項目。投資者可以先決定將投資不同資產類別(債券、股票、基金等)的比例,然後再選擇不同市場類別、規模和行業的產品,以減低風險、並提高投資回報。

今期繼續為各位介紹分散投資的其他竅門。
第四、投資組合應放眼全球,以尋求更佳的投資機會。上期提及,香港股市長期偏重地產和銀行類股份,非股票類的產品如債券、期權等則選擇有限,因此,要建立一個真正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投資者應該放眼全球,尋找有潛力的地區和市場。由於國際市場的表現只有很少機會是同一模式的,如果投資者能分散投資於不同市場,就算某一市場的表現短期受壓,亦可以藉其他地區的市場上升抵銷損失,從而減低投資風險。

市值流通量美國稱冠
在眾多海外市場中,美國市場深受投資者歡迎,主要由於美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及流通量最大的股票市場。以市值計算,截至去年12月底,紐約證交所的市值高達9萬億美元,是香港股市的20倍;而以流動性計算,僅是紐約證交所去年全年的股票買賣價值,已是香港的53.1倍。美國市場提供多元化投資種類,在當地上市的世界各地主要企業及品牌超過6500間,可說是建立投資組合的理想選擇。
若投資者想分散投資,大可考慮購入一些包含投資於世界各地投資市場的互惠基金,如摩根士丹利亞洲股票基金(MorganStanleyAsianEquityfund),便可以最簡易的方式,將資金分散投資各地。
第五、投資組合內的債券類別,亦應包括不同年期的種類。由於債券的價格會因利率的升降而改變,隨着不同時期利率的變動,有時候市場會利好短期債券,有時候則長債會較受歡迎。
圖一是1999及2000年度首25%最佳表現債券基金的百分比,顯示市況轉變會令不同年期債券的相對表現各異。正如上期提到,價值型與增長型股份的表現難以預測,投資者亦無法預知究竟日後市場走勢會利好短、中或長期債券。基於這個原因,投資者在制訂投資組合時,宜選取不同年期債券。
第六、選用不同投資經理或基金公司。投資者絕對不宜將所有資金交給同一投資經理或基金公司管理。試想想,假如該投資經理突然離職,又或是該基金公司需要進行業務重組,投資者的損失會有多大?因此,較為明智之舉,是將資金分散予不同的投資經理及基金公司,藉此減低潛在風險。

雞蛋放一籃風險太大
最後,不應集中於投資某一兩隻股票。就以爆出財務醜聞的美國公司安然(Enron)為例,不少安然員工便因過份集中持有該公司股票而遭受嚴重損失。事實上,不少向來被視為實力保證的藍籌企業,例如寶麗萊、施樂及美國大型零售商Kmart,均曾出現財務問題。由此可見,過度集中於某一兩隻股票,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往往難以估計。為了分散風險,投資組合內同一股票(包括互惠基金內股份)的比重不宜超過兩成。一般而言,要有效分散風險,須分別投資於40至50隻股票。如投資金額不足50000美元,則可考慮投資互惠基金,既可分散風險,亦較方便處理。
假如投資者不希望投資互惠基金,而想投資於個別股票,則須細心挑選。表一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從1999至2002年的回報水平,可以見到,即使標普500指數整體下挫的年份,仍有不少成份股逆市上揚。以1999年為例,該年指數報升21%,到2000年卻下跌9%,但2000年內上揚的股票數目竟超越1999年。因此,選擇投資個別股票時,除要留意整體市況外,更要留意個別股票發行機構的財務實力與未來發展潛力。
要是投資者能夠掌握上述各項竅門,必然可制訂妥善周全的投資組合,既可減低投資風險,且盡享投資回報。
「以上資料僅為假設,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僅屬一般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推薦及法律、稅務及投資意見。有關個人之情況,閣下應諮詢閣下之律師、會計師、財務或稅務顧問。」
﹙二之二﹚
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