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份失業率攀升至6.4%,創下9年新高,非農業職位則減少3萬個,兩個數字都出乎意料地差,難免惹來遐想。
雖說失業率僅是滯後數據,但從非農業職位持續報跌,5月份更由原先統計的減少1.7萬個,經修訂後擴大至7萬個,竟然超逾3倍的實際情況來衡量,意味製造業環節環境仍非常惡劣,何時才有轉機,不易估計。
苟如是,則失業率要退回至6%以下並非易事,除非工廠機器使用不足率有改善迹象,或全球需求有所增加,不然仍難寄厚望。
就算有分析家認為第3和第4季失業率將會下降至6.1%和6%不等,但下半年失業率若仍然企於6%之上,將為布殊總統爭取連任帶來重大障礙,喬治布殊可不能像其老父般向選民說「經濟不是如你們想像般壞」吧!
製造業不景,原因是經濟放緩,需求疲弱,但可不能忽視美元滙價過強,以及某些中國貨品進口美國價格便宜,從而令美國一些企業難有生存空間等因素。
布殊政府要解決失業問題,可能會採取某些非常手段,例如人為地再推低美元滙價,或是迫其他國家貨幣升值以增強美國貨的競爭能力,與此同時,必再度迫使中國政府重新衡量人民幣之「適當」價值,甚至再度單方面舉起保護主義旗幟,限制某類貨品從中國進口,縱使此舉或有違世貿條例,但為了國家利益和個人前途,政治家又豈會畏首畏尾?
美中貿易逆差去年增加1000多億美元,佔美國逆差總額的23%,若按現時途徑而動,未來數年逆差不難擴大一至兩倍,那麼美國將採取甚麼壓迫性措施或行動,實在是值得密切注意的問題。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