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上,一日也是太長。正當特首董建華為如何解決因23條立法觸發的政治危機坐困愁城之際,身兼全國政協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前日不動聲色上京與中央就23條立法「摸底」,昨日終帶回正面訊息為困局帶來轉機,一夜之間「田少」變身「中港特使」,董建華猶豫不決淪為「跛腳鴨」,事件更突顯行政會議集體負責制名存實亡。 記者:羅偉光
【本報訊】特區政府過去三日面對成立以來最大的管治危機,局勢比當年因居港權問題要求人大釋法更嚴峻,因為7.1逾五十萬人上街實在太震撼人心,董建華連日召開行會特別會議商討對策,但始終未有任何決定,昨日下午他首次開腔,結果只講空話,再一次令人失望。
不過,北上會見政協副主席兼港澳辦主任廖暉及另一副主席兼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後,昨晚由北京返港的田北俊卻捎回正面訊息,事關他成功與北京摸底,更大膽建議草案押後至年底才恢復二讀,由於自由黨有八票在手,加上民主派與部份早餐派聯手,港府很難不可能硬闖過關,人稱「田少」的田北俊清脆利落地把球交回董建華手中,令董建華身陷被動處境。
「田少」這次上京令他搖身一變恍如「中港特使」,公然背棄了不聽民意的董建華政府,成為危機中的董建華管治班子惟一大贏家。
田北俊昨日雖然風塵僕僕臉帶倦容,但在記者會上仍難掩興奮神色,不過董建華與其他行會成員卻可能滿不是味兒,尤其是身為特區之首的董建華,竟然有行會成員繞過他「直達天庭」,還公開傳達北京訊息,經此一役其「跛腳鴨」形象將更深入民心。
對於赴京陳情會否影響行會運作及港府管治,田北俊昨以離題沒有正面回應,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會運作已受影響,所謂執政聯盟最終亦要在選票面前瓦解。
據了解,行會過去幾日其實已反覆討論不同方案紓緩民怨,包括擱置草案、押後二讀、修訂部份條文及抽起部份爭議性條文,其中民建聯主席曾鈺成於七月二日率先披露,已向董建華建議修訂部份最受爭議的條文,不過他堅持草案應如期上馬,並表示再拖延爭拗沒有好處,這番話的潛台詞其實是對民建聯年底區議會選舉沒有好處。
民建聯希望速戰速決,一些官員也私下透露,草案內容沒有問題,就算提出修訂也只是回應民意的公關動作,故港府傾向草案如期下周二讀,然而消息人士透露,在七月二日的行會上,最少有兩名司長認為草案可押後,另外有六名局長估計「政府不是沒有可能讓步」,由此可見行會內意見非常分歧。
七月二日的會議後,政界接收到的訊息是港府傾向如期立法,不過知情人士透露,昨日早上的會議再度討論押後二讀方案,原來官員評估形勢出現變化,昨日有多名功能界別議員受到選民壓力而擺出反對草案二讀姿態,令港府不得不三思硬闖後果。
知情人士表示,其實港府最能向市民顯示誠意的做法,是即時宣布押後三個月才恢復二讀草案,現時只是「等緊一個聰明人做決定」,言下之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