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人誌:<br>跟實滔滔去搵食 當造黃油蟹正到震

飲食人誌:
跟實滔滔去搵食 當造黃油蟹正到震

農曆五月時分,即新曆七、八月,是黃油蟹當造季節,由於需求大,很多食肆都會引入一些人工照燈的黃油蟹,今次我哋跟住食神滔滔返上大陸寶安縣的和平村開餐,同埋教你點睇最靚嘅天然黃油蟹,包你唔會俾人呃。

記者:伍旋卓 攝影:黃子偉 

黃油蟹是由最肥的膏蟹變成,由於天氣炎熱,蟹內大部份蟹膏被曬至溶解,變成黃色的油在身體內四處散布,因而令蟹身變成淡淡黃色。由於黃油蟹是因環境因素而變成,所以產量極少,滔滔專登走到寶安縣的和平村,享受真正野生黃油蟹和地道鄉下菜。

食神揀蟹秘訣

黃油蟹全身發黃
滔滔到埗後,第一時間在蟹籮中揀出一隻黃油蟹,他表示看黃油蟹的蟹油是否足夠,可以用一個照雞蛋的方法,就是將蟹向着強光下看,觀察蟹殼邊內是否會出現橙黃色的通透顏色,因為黃油蟹蟹殼較薄,在強光下便容易看到蟹殼內是否充滿黃油膏。黃油是溶解了的蟹膏,由於呈透明狀,因此可以經蟹殼看出,而一般膏蟹雖有大量蟹膏,但也不會呈現這種橙黃色。

極品關節都變黃
最靚的黃油蟹由於身上充滿黃油,連蟹爪的關節也會現出鮮橙黃色,滔滔可以一眼辨出黃油蟹,就是憑着這幾個步驟。「當黃油流向蟹身每一個部份時,蟹爪的關節位會呈現橙黃色,這表示這隻蟹的黃油已到了極點。」

蟹蓋尖睇黃油
如在食肆檢查黃油蟹,可檢查蟹蓋尖角有否變黃,當黃油湧向蟹身每一個角落,到達最頂點時,蟹蓋尖也會充滿大量黃油,所以不用用手拿起,已可以看到是否最靚的黃油蟹。

關鍵性選擇水草
滔滔笑說,揀黃油蟹另一個重要關鍵是水草。「有些食肆會用粗三倍的水草綁蟹,之前更將水草放在鹽水內煮,使其重量增加。揀蟹時除留意水草是否過粗外,亦可看看有沒有煮過的痕迹,這些過粗和煮過的水草,重複用會變臭,這樣,蟹便會跟着一起發臭。」

天然蟹飼料完全不同
人工飼養的黃油蟹多數餵飼穀類,例如玉米、穀和紅蘿蔔,當膏蟹變肥,便用太陽燈照射,將蟹膏溶化,變成黃油流向全身;天然黃油蟹則餵飼一種特別的蜆仔,所以肉質和蟹膏更為鮮味。

蟹身有泥才是天然
要簡單分辨黃油蟹是人工培植或天然飼養,可觀察蟹底是否充滿淤泥迹,有些商人會故意用魚塘泥塗在蟹身上魚目混珠,但真正的淤泥迹是洗不去的,在蟹爪的關節上最為明顯,因為黃油蟹長期生長在天然環境下,關節上會沾上不少天然泥迹。

天然黃油蟹
在和平村吃到的天然黃油蟹時價約為500元一斤,根據國內的重量計算,一斤只有十二両,而每隻天然黃油蟹重量約八至十両。最佳食法是用水蒸熟,打開蟹蓋時會看到蟹蓋充滿鮮黃色的黃油膏,這些黃油膏軟綿綿,味道非常鮮美,單是吃完一隻黃油蟹已經非常飽滯,蟹肉方面,受到黃油影響,會變成一絲絲黃色,相對於人工培植的黃油蟹,蟹膏和蟹肉混和得更好。

食神教路: 一定要食蟹爪,因為黃油會和蟹爪肉混和一起,形成一種很特別的蟹味。如在食肆看到上枱的黃油蟹蟹爪已經脫落,一定不能收貨,因為當蟹爪斷開,黃油便會流走。

雞蛋焗禾蟲
這個雞蛋焗禾蟲是用傳統古法焗製,首先在鑊上加少許油,放入蒸架和雞蛋禾蟲,蓋上蓋後便在鑊邊不斷倒入水酒,利用高熱的蒸氣,將禾蟲焗熟。其間一定要專人看火,慢慢加入水酒,每次不能太多或太少,由於製法需時,在香港食肆很難吃到,只有在和平村才能找到。

食神教路: 這些禾蟲是野生品種,現時雖然不算最肥,但比一般地方食到的禾蟲已肥出很多,如果嫌禾蟲焗蛋味道較腥,可以用鑊再煎一下。

九重塔蒸大蝦
九重塔在當地稱為雜蘭,是非常少見的煮海鮮香料,由於需要天氣和泥土的配合,在香港很難自行種植。要用九重塔煮海鮮,必須要配合基圍蝦乾;首先將基圍蝦曬乾,然後切碎,混入九重塔放在大蝦上蒸熟,令蝦肉除有鮮蝦味外,更帶有陣陣蝦乾和香料味,味道非常濃郁。

食神教路: 食蝦時最好要一點白飯撈汁,不要浪費蝦乾和雜蘭,因為這些才是這味蒸大蝦的主打。

古法煲湯走地雞
首先用豬肉和青紅蘿蔔煲湯,當湯上布滿一層豬油時,便放入走地雞,將火調至最慢浸十二分鐘,豬油能夠保持湯內高熱,在十數分鐘的時間,便將一隻走地雞煮熟。這個傳統方法浸熟的雞肉,不失雞肉鮮味,但滲入了豬肉湯的肉香,加上走地雞皮薄肉嫩,在香港非常罕有。

食神教路: 一定要食埋煲湯剩落的豬肉,因為和平村所賣的豬肉是來自一種體形較細的豬隻,其重量比香港吃到的輕得多,有些只重幾十斤,但肉質就比香港買到的更加鮮嫩,連肥肉也覺彈牙。

和平村邊度食海鮮?
跟滔滔到寶安縣的和平村,首先要由落馬洲過境,再乘約45分鐘車程,便可到寶安縣的和平村。不過和平村最近發展成住宅地區,道路經常會有更改,滔滔話只是相隔數月沒有上來,和平村已面目全非,單是找路入基圍已需花上二十多分鐘。基圍是由和平村綜合巿場側的小路轉入,並不易找;據滔滔表示,如果要嘗地道的海鮮菜,可以到沿路的西堤小築,除能嘗到地道海鮮外,亦能參觀附近的基圍魚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