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非必然<br>理財策略:購人壽全保免後顧之憂

健康非必然
理財策略:購人壽全保免後顧之憂

現年45歲的陳先生於去年6月被證實不幸患上腸癌。由於能及早發現,陳先生當時的病情並非嚴重,醫生建議他每月接受一次化療,以防止癌細胞擴散。陳先生於療程初段,精神尚佳,仍可繼續其會計工作;一向是家庭主婦的陳太,便留在家中悉心照顧丈夫及9歲的兒子。世事難料,陳先生的病情於今年2月轉壞,並需要盡快入院切除部份變壞的癌細胞。幸好陳先生的手術非常成功,住院兩星期後便可出院,但須留於家中休養一段時間,並且要每兩星期到醫院作定期檢查。

陳先生患病初期接受私家醫生診治,每次專科門診費用為港幣1,000元。鑑於其病所需的診治時間可能會較長,故陳先生決定轉至公立醫院繼續接受治療,以減輕醫療開支。直至陳先生病愈,其總醫療開支如下(見表):
雖然醫療開支龐大,但陳先生早已購買了嚴重疾病保障,加上其僱主准許他停薪留職半年,可算是較為幸運。根據嚴重疾病的保單,癌症乃其中一項受保疾病,故陳先生可獲得港幣十萬元的賠償,正好用作維持半年的家庭開支,令家人暫時毋須憂慮生計。

失工作能力經濟堪憂
事實上,陳先生的個案並非特殊例子。根據衞生署的統計,於2002年,因患惡性腫瘤而死亡的人數達11389人,是死亡率最高的病因,而第二號殺手病是心臟病,死亡人數有5087人。除了一些長期疾病外,還有其他情況會令人喪失工作能力,例如因意外引致喪失兩肢或視力等。此外,在罹患惡疾或癱瘓時,家人更可能須長期負擔沉重的醫藥及生活開支,令經濟問題雪上加霜。
現時,市面上有一些保險產品,可減輕罹患嚴重疾病及完全永久傷殘的經濟威脅,當中包括:
1.嚴重疾病保障:當不幸患上保單上列明的任何一種嚴重疾病,即可獲得現金賠償,讓受保人有一筆應急錢,可按個人需要而用作醫療費用或生活開支。
2.住院現金保障:提供住院接受治療時的每日現金津貼。投保人可隨意使用所支取的現金,用來購買醫療輔助品、滋補藥材及作為生活費等。
3.醫療保險:為住院及手術提供保障,一般保障範圍包括病房費用、醫生巡房費、看護、手術費用及手術後治療費用。此保障令受保人有機會選擇治療環境,不需擔心私家醫院的高昂費用。

4.完全及永久傷殘保障:若受保人傷殘超過一段時期,而從此以後無法從事任何工作賺取薪酬,即可獲得賠償。賠償額通常相等於人壽保單的保額。但一經賠償後,保單隨即終止。投保人一旦不幸傷殘,家庭頓時失去一項收入來源,這筆現金賠償正好緩衝經濟壓力,使家人有機會重整生活開支。
這類生活保障一般可於投保人壽保險時,以附加計劃的形式參加,保費會與基本計劃合併一同收取。附加計劃的保費一般由最低每月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視乎所選的種類及保障額而定。此外,投保人亦可選擇獨立購買住院現金保障及醫療保險。
以陳先生為例,幸好他獲得港幣十萬元的嚴重疾病保障賠償,否則,陳太便需要找尋工作,以維持生計及支付醫藥費用,在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毫不樂觀。為確保家人有全面及周詳的經濟保障,投保人於選擇保險計劃時,可諮詢理財顧問的意見,進行財務分析及評估,以安排合適的保障。
「本文資料不應被視為建議或推銷本文所述之任何壽險產品。請參閱個別壽險產品的銷售說明書及資料概覽文件,以便獲取有關資料。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內容是否完整,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保險顧問。」
HSBC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本文資料不應被視為建議或推銷本文所述之任何壽險產品。請參閱個別壽險產品的銷售說明書及資料概覽文件,以便獲取有關資料。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內容是否完整,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保險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