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尚情操

真正的高尚情操

香港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林本利

任憑特區政府在七一大遊行前不斷發放好消息,任憑「保皇黨」怎樣護駕和「搞對抗」;任憑天氣怎樣酷熱,出發地點怎樣擠迫,交通怎樣不便,超過五十萬港人還是齊齊上街,向特區管治階層投以不信任票。
看看遊行市民,他們全都很有耐性,雖然要在維園內外等候多個小時才能出發,但沒有發出半點怨言。看看歷時七個小時的遊行,秩序井然,聽任警員和糾察隊的指揮,沒有任何破壞,沒有任何激烈對抗行動。
我為香港人的「高尚情操」感到驕傲,我為掌權者的愚昧無知感到悲哀。他們對超過五十萬人走上街感到「意外」、感到「驚訝」。這顯示他們已經完全遠離群眾,只懂得製造歌舞昇平,一小撮權貴互相吹捧、飲飲食食、歌功頌德,對一般小市民的訴求已到了「眼盲耳聾」的地步。

特區權貴只要學習溫總理走進人群,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躲在華麗辦公室和豪宅大屋內,享受高薪厚祿,只懂聽任大財閥的指指點點,便應早早察覺到市民對管治階層和個別大財團的憤怒,已到了極限。
我亦為「保皇黨」感到悲哀,他們過去十多年辛苦建立的群眾基礎,恐怕要隨掌權者一起陪葬。市民其實希望在政黨上有多些選擇,各黨派在議會內互相制衡,而非讓民主派獨大。只可惜「保皇黨」為了短暫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不斷侮辱上街遊行的市民,結果自然被市民唾棄。
香港不是屬於少數的掌權者和大財閥,香港是屬於廣大市民,他們過去數十年來努力不懈,用血汗建立起一個尊重法治、保障人權自由、崇尚公平競爭的香港。在特首董建華六年的管治下,不斷製造特權階級,以致在法律面前人人不再平等,在市場上大財閥可以為所欲為,扼殺小市民和其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盡快回應市民訴求
過去六年,超過五十萬個家庭置業,投入資金超過一萬億港元,他們才是香港的最大投資者,真心期望香港明天會更好,才願意把一生所有押在不能移走的物業上。這相比那些投入一百億元便要求每年賺三十億元,更要「保證」賺足十五年的大財團,顯然不可相提並論。誰愛香港,誰只是希望在香港人身上搾取所有然後把資金移走到海外,答案清楚不過。
掌權者和「保皇黨」若還有半點羞恥之心,便應為施政失誤向市民道歉,並快速回應市民以下的訴求:

(一)押後為二十三條立法,待經濟復甦,條文細節獲得共識後才立法。
(二)盡快公布廉署關於財政司司長「偷步買車」的調查報告,律政司司長若不作出起訴,必須要有詳盡交代。
(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疫症失控的責任。
(四)停止一切打擊二手樓宇買賣的房屋政策;停止以免補地價或超低地價(低至一、兩百元一呎)給地鐵及大地產商加建住宅樓宇及露台,製造樓市不公平競爭,令政府及市民資產流失。
(五)盡快為反壟斷法(或公平競爭法)進行立法程序。剛被調職的電訊局局長王錫基在這方面具有經驗,可以負責這方面的工作。
(六)盡快興建港珠澳大橋及十號貨櫃碼頭,開放電力及氣體市場,落實上市審批及公司管治改革,以及加快推行大學及中學新學制。
特區掌權者若仍不積極回應市民的訴求,繼續故步自封,與民為敵,後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