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事例50萬人遊行 政府已垮台

外國事例50萬人遊行 政府已垮台

【記者譚秀嫺報道】逾五十萬人參加一個反政府遊行,相等於本港成年人口的十分之一;人數媲美著名的法國六八年學生運動,所佔人口比例更勝捷克的「天鵝絨革命」。學者指出,歷史顯示,大規模遊行的結局,不是血腥鎮壓,便是下台或改變政策,即使是極權政府,也會因為「冇面再管呢笪地方」而告下台。

遊行人數比例高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出,五十萬人上街,人數之多,是很多有名的民主運動都有所不及。捷克八九年的「天鵝絨革命」有七十五萬人上街,但以人口比例計,則及不上香港這次遊行之高。捷克該次革命,由於遊行示威、罷工太多,形成統治困局,最終迫使共黨政權辭職。
他表示,以香港的遊行人數比例,若發生在美國,便等於三千萬人上街。但在菲律賓,四至六萬人上街,已足以令前總統馬可斯及埃斯特拉達下台。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馬嶽說,外國經驗顯示,大規模遊行等反政府活動,足可動搖政府的認受性及合法性。當權者會覺得「冇面再管呢笪地方,一係開槍殺晒佢哋,或者開放、改變政制、同反對派對話、落台。」

港府「面皮特厚」
但他預期,上述情況都不會在港出現,原因一是政府「面皮特厚」,如果數十萬人上街,政府仍不收回23條。「咁漠視民意嘅程度,喺外國好少有」;一是權力中心、權威基礎都在大陸。
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盧兆興表示,董建華受北京政府支持,不會下台,除非北京首肯;高官也推卸責任,「冇人肯出來話『我走啦,等我平息民憤啦』。」
但他估計,中央政府支持董建華當第一屆特首及支持他連任,不會貿然放棄他,否則是對「一國兩制」的當頭棒喝,以致現時的僵局無法解決。他形容,現在是整個政治體制「生病了」,市民不能選特首,可以選立法會議員,但立會卻是橡皮圖章,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