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軍周三從西岸城鎮伯利恒撤走,是周二以巴峯會取得實質成果的註腳。以色列總理沙龍和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在峯會上,首次在公開場合展現和解的氣氛,兩人有講有笑,身體語言展現出合作友好的姿態,為解決持續三十三個月的衝突帶來希望。
沙龍和阿巴斯在耶路撒冷的峯會上,討論以軍從伯利恒撤出的最後細節,並同意設立四個委員會,處理被囚禁在以色列監獄中的巴人囚犯、貿易、保安和結束煽動問題的方法。
跟過往會議不同,沙龍和阿巴斯首次一同在記者前談話,氣氛友善,並以互望對方和持續大力握手結束峯會。
沙龍會後表示:「即使要我們作出痛苦妥協,我也願意作出,只要是為世世代代換取真正和平。」阿巴斯即時回應說:「苦難已受夠了……讓我們懷着勇氣和毫不猶豫地爭取我們應得的未來。」
兩人除了展現和諧友好態度,連帶與會的八名官員也表現出一派和解的氣氛,肩併肩站在一起,有說有笑,面上綻露笑容。以巴官員均以「正面」、「成功」來形容這次會談。
美國白宮對以巴峯會的成功表示欣慰,總統喬治布殊形容峯會是爭取中東和平「最令人鼓舞的一刻」。美國周三宣布向巴人政府提供約二億三千萬港元援助,協助巴人重建西岸和加薩地帶的基建設施。以軍周三除了履行諾言,完全撤出伯利恒城外,還同意釋放二十一名巴人政治犯。
不過,以巴和平進程仍存在一定隱憂。在解除巴人激進組織的武裝問題上,阿巴斯反對強行繳械,但沙龍卻堅持要立刻解除這些組織的武裝。阿巴斯批評以色列最近數周,容許以色列人和外國遊客到耶路撒冷聖殿山參觀,認為此舉帶有「挑釁性」。沙龍在二○○○年九月到聖殿山視察,才激發起持續三十三個月的流血衝突。
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