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面對罔顧民意的政制,滿腔熱情的年輕學生總會走上街頭,作出抗爭。7.1大遊行最少有二千多名中學生用行動向港府說「不」;7.9包圍立法會行動,將有大批中學生在立法會門外,高喊打倒23條。十多歲的年輕人,因港府強行立法,得以孕育出民主意識來。 記者:譚暉
【本報訊】「我們是一群香港的中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是專注學業,努力學習。」這是「中學生關注基本法第23條立法聯盟」宣言的第一句。然而,這班中學生不忘社會公義,不少人在七月一日走出了他們人生中第一次的遊行。他們又打算在一星期後再接再厲,希望找來數百名中學生到立法會靜坐抗議。學者表示,民主意識就是透過這類公民活動,薪火相傳下去。
聯盟的召集人陳樺,是一名只有十八歲的英華書院中六文科女生。她和另外兩名中六學生,在沒有經費、僅透過互聯網和電郵呼朋喚友的情況下,凝聚了二千多名來自港、九、新界中學的學生,參加7.1遊行。在聯盟網頁的討論區內,不少中學生又留言,呼籲同學七月九日到立法會。其中就讀沙田區的黃同學在討論區上呼籲,「我哋希望七月九日包圍立法會,表達我哋對23條二讀的不滿,以自身的力量,民眾的聲音來表達反對,企圖阻止23條嘅立法,希望你到時會參與。」
陳樺說,相信7.9當日應該有數百名中學生到立法會靜坐抗議,她又希望找到一百名曾參加7.1遊行的中學生做義工,在當日負責維持秩序。
7.1的遊行,是她「咁大個女嘅第一次」。對於首次遊行即有逾五十萬人相陪,她說畢生難忘,「香港人真係好團結,我哋可以行出嚟,已經係一種民主、一種自由」,「我對個政府真係好嬲,成日扭曲民意。你唔聽民意都算,但就唔好扭曲。」
陳樺強調,自己不是倒董,而是打倒不民主的政制,「政制一日唔改,就算董建華走咗,一樣有另一個專制嘅出現。」她說,自己對公共事務很感興趣,長大後希望可以當記者。
今年才十五歲的中三學生王嘉聰,前日也首次與同學老師上街。他說,上街是希望告訴政府,「我哋唔係被人蒙騙、誤導先上街,我哋知道發生緊乜嘢事。」王嘉聰平日愛打波,只是間中留意一些大新聞,最近也經常閱讀關於23條立法的新聞。
他說,爸爸曾叫他不要去7.1遊行,「爸爸話呢啲係中央叫立法,去都冇用,但我覺得就算冇乜用,有唔妥,就要出聲。」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黃洪相信,參加7.1遊行的中學生人數,遠超二千人。他說,除了七十年代中學生發起「關社認祖」外,其間中學生自發參與社會運動,極為罕見。7.1大遊行是對中學生一次難得的民主教育,「民主意識就係咁樣一點一點累積,希望佢哋可以深化一啲,去思考23條,同點樣監察政府、監察議員嘅問題。」
對於大批年輕人參加7.1遊行,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說感到高興,「一間學校只要有幾十個中學生嚟,之後佢哋向同學仔分享,將來就會有更加多中學生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