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港三天,香港輿論普遍認為他的表現「盡顯平民總理本色」。然而,他的訪港,對解決香港的民憤、民怨有幫助嗎?答案則是否定的。因為當前香港市民並不是對中央的香港政策沒有信心,而是對董政權的執政沒有信心。最新民調顯示,市民對董政權表示不滿的達四成八,比三月時急升十四個百分點,而且創歷史新高。而對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則有三成六的市民給予正面評價,比去年上升七個百分點。因此,溫家寶甫到香港時表示,他送給香港的「大禮」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決心……中央政府對香港既定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這個「大禮」香港人早已領受,並且多數人大概也沒有太多的異議。
香港人真正需要的,是解決香港董政權的既無能又霸道、既無法解決問題又聽不得不同意見的領導破碎局面。中央領導人每次來香港,領導人的表現愈是受香港人的讚賞,就愈是比照出董伯的醜陋與惹人厭惡。去年前總理朱鎔基來港,香港就出現能否邀朱鎔基退休後來港當特首的言論。這次溫家寶的親民作風,更突顯了董伯的「遠民」嘴臉。溫家寶愈是「盡顯平民總理本色」,董伯就愈是「盡顯貴族特首本色」。
溫家寶在行程中未有安排的情形下去了淘大花園E座,訪問了一個在嬰兒出生後母親死亡的家庭。人們心中自然會問:為甚麼作為香港特首的董建華,過去沒有去過淘大E座?(電視新聞報道也強調這是董伯第一次到淘大E座)溫家寶也去了威爾斯親王醫院,人們也自然會想起,早前董伯說他不去威院,是因為他的「身體很重要」。人們同時想到的,當然還有董太打扮成太空人似的去牛頭角下邨嚇壞那裏的老年居民的經典場面。不用說,人們很容易就想到,董伯自出生以來,就是貴介公子,他根本不知道、無法體會也不想去體會民間疾苦。他只想到自己「身體重要」,只想到商人利益,他怎會顧到老百姓的死活?
溫家寶抱着出生後母親就去世的新生嬰兒,表示「心裏很難過」,並以沉重的語氣對嬰兒的父親郭先生說,他要父兼母職「很不容易」。這時候,在旁的董建華才附和着說,會「辛苦一點」。──「很不容易」是出自肺腑之言,「辛苦一點」則是應酬話,反映了董伯從來都是請足了傭人為他帶孩子的、帶孫子的,他怎麼知道如何會「很不容易」呢?
董伯作為地主,陪同溫家寶到社區與平民接觸,按道理他應擺出主人的姿態,也就是以熟悉社區的態度介紹溫家寶與居民見面。他擔任了特首六年,市民對他、他對市民都該熟落一些。然而,在電視鏡頭上的董伯,卻是舉止生冷,表情僵硬,一副不想與香港市民接觸的樣子。相形之下,溫家寶不懂廣東話,反而態度親切熟落得多。也許正如黃子華在「棟篤笑」中所說的:如果董先生願意不帶保鑣進入社區半小時,平安出來,我就選他連任特首。
左看右看,這位貴族特首都不像是香港的領導者,甚至不像是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