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準備好標語,給孩子的是:「為了我們的明天」,我們拿着的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上街,帶着孩子上街,是為了孩子的將來,稚子何辜,強行通過這樣的惡法,受害的不止我們這代人,也包括我們的下一代,和他們的下一代。
吃午飯,看到不少黑衣人,我們互不相識,彼此眼神接觸,有默契地點頭,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標和心願,有份志同道合的親切感。我們都要到一個地方,向同一方向前進,目的是對這條剝奪自由的惡法說不,對這個不得人心的政府說:我們憤怒了。
我一向怕人多,甚至可能患了社交恐懼症,連一般酒會我也不大願意出現。我也不是個「運動型」的人,極少參加遊行,因為做新聞工作,要保持中立身份,也不會隨便就政治表態。但我別無選擇,惡法不但影響港人的自由,甚至剝奪我謀生的權利。言論自由沒有了,表達自由沒有了,思想自由沒有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沒有了,這個城市還有值得我們留戀的地方嗎?
天氣酷熱,高達攝氏33度。我和太太緊拖兩個女兒的手,準時來到跟朋友約好的地方。我們沒有進入維園,而是中途插隊。孩子太小,耐不住酷熱。不入維園警方就不數我們的人頭,這重要嗎?政府基於政治需要故意壓縮遊行人數,已是慣常伎倆,全部人進入維園,他們就會老老實實向社會公眾公布真實的統計嗎?我們出來了,就是一種表態,真理不是由警方來宣布的。
我們展示了準備好的橫額:「面對不公要憤怒」,由十幾個孩子拿着走在前頭,馬上引來遊行者的注目,記者朋友亦爭相拍攝採訪。這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面對不平、不公義的事情,要表示憤怒,要表達抗議,要作出反抗,這只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連憤怒的權利都被剝奪,只能啞忍,人最基本的特質,還能剩下甚麼?
遊行者不少像我們一樣,以家庭為單位,夫婦帶着年幼的小孩,有些還坐在嬰兒車推着。我們沒有太多激昂的口號,心聲都寫在舉着的、貼在身上的標語上。很多遊行者看來都受過教育,民建聯主席曾鈺成說他們受誤導上街,不但侮辱了他們的智慧,更詆毀了香港的教育制度。他們大部份都是中產階級的模樣,沉默的臉帶着憤怒和鬱結,但未至三餐不繼,看似並非因為失業而上街。今天雖然酷熱,但風和日麗,要消磨假期,有太多選擇,更不像葉劉局長所說因放假而上街。他們都有話要說,希望在這個歷史時刻發出他們的一把聲音,期望集體怒吼能警醒這冥頑不靈的政府。
五十萬人秩序井然地遊行了四、五個小時,沒有騷亂、沒有意外。在烈日下曝曬,人人體諒禮讓,互相關懷照顧,說明香港市民是多麼高質素,是多麼的情操高尚,應該多麼的引以自豪。這樣的市民值得有更好的政府。董先生,數十萬人用腳走了五個小時,不僅代表五十萬民意,而是代表浩浩蕩蕩的潮流。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是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
時事評論員--吳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