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的人心烙印

不滅的人心烙印

如果三十世代的人最記得的是「六四」,那麼二十世代的人以後最記得的是「七一」。
六四後,一位負負笈海外的學者,最終選擇回到香港,她曾對我說:「在海外見到香港百萬人上街,深深受到感動,Iwanttobepartofit,我不想只做一個旁觀者。」
昨天,我們都不是旁觀者,我們一起成了歷史的一部份。十六年前,我們有一百萬人上街,為天安門的絕食學生請命;今天,我們也有超過五十萬人上街,反對23條。我們為自己的年代留下了印記,我們也給歷史作了一個交代。

發展成全民上街
正如吳志森所說,若干年後,當我們的子孫質問:「為何政府竟然可以通過這麼專制的法律,你們當年做過些甚麼?」我們可以挺直腰板、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我們曾經挺身而出,我們曾經堅決反對過。」
虧欠歷史一個交代的,是董建華、葉劉淑儀,以及他們的特區政府。
以往參與遊行的,很多時都只是一撮撮熟悉的面孔,但昨天已發展成全民上街。宗教界、法律界、記者、教師、學者、學生、的士司機、業主、廣告界……連我已多年沒有通訊,中學年代的同學,亦即是那些所謂沉默的大多數,之前也都寄來電郵,呼籲彼此一起上街。港人真的怒了!董特首、葉局長,你們看到嗎?

沒有膽感受民氣
葉太說我們不少人是當作假日活動般上街,但你有膽話人,昨天卻無膽走到遊行群眾當中,去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柴娃娃」湊熱鬧,無膽去親身感受一下那股民氣,你憑甚麼有發言權?葉太,是超過五十萬人!是活生生的五十萬人!不是你在立法會中臉不紅,耳不熱,堆砌出來支持23條的一堆數字。你有走來看看,人民有多憤怒嗎?
吳靄儀曾質問過董特首,究竟要有多少人上街,他才會收手。現在我們有五十萬人上街了,董特首、葉太、特區政府,難道你們真的要一意孤行,不惜與人民為敵嗎?
一個政府,竟有十分一人站出來反對你,董建華,你羞恥嗎?擺在你面前只有一條路,就是無限期擱置23條,撤換葉劉淑儀。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系講師--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