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塚治虫《我的漫畫人生》的中譯本,其中一章的題目是「遇到好老師」,文中提及作者的一位小學老師,突破了當時普遍呆板的教學方式,前衞地鼓勵小學生自選作文題目,而且要他們寫長篇的文章,一小時的作文課寫不完,午休時間也可以寫,如果還寫不完,就讓學生帶回家當家庭作業,就算花上好幾天的時間也沒關係,總之,最重要的是完成。年幼的手塚為了寫成長篇文章,於是把敍事說得盡量詳細,例如一天看到了蟻群被螳螂襲擊,手塚便用上了擬人法去剖析螳螂與螞蟻的心態,光是一場打鬥便寫了數十張原稿紙。天馬行空的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讚賞,亦激發了手塚的創作慾,至今他仍保存住那一份作文。
我在中學階段也遇到一位好老師,他不介意我們看漫畫,但囑咐我們好看的漫畫最重要的是故事性與人物描寫;當時普遍認為武俠小說是年青人毒物,但老師經常介紹哪一本武俠小說最好看,金庸先生的作品當然是首選,老師說看武俠小說可培養不怕「字」的好習慣,看得多自然會寫,也會作。老師也是講故事能手,將歷史故事講得引人入勝,令學生不會覺得歷史課艱澀沒趣。多得這位好老師,當年自己會考得分最高的就是中文及中史,他亦笑說那是他最大的回報。
最近政府實施考試考老師的師資,但確然覺得分數拿不得準,重要的是老師的一顆老師心。老師並不是單純一份工作,因為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影響,所以需要很大的使命感,有心教的可培育出社會棟樑,冇心教的則誤人子弟。只為糧餉而當老師的老師,小心你的孩子的老師也跟你一樣,到時你就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