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黃洪
一九八三年,中英仍就香港的前途問題進行談判。當年,香港不少「精英才俊」,提出「維持現狀」、「中英共管」、「聯合國託管」等模式;對於中國要收回主權、在香港實行「港人治港」提出種種質疑。當時的大學生亦就香港前途問題爭論,有同學對中國政權恐懼和不滿,反對中國收回主權,認為應「維持現狀」。筆者當時仍是大學生,亦是中大學生會的外務副會長。中大學生會反對「維持現狀」,並堅持以「民族」和「民主」兩大原則來面對九七問題。
我們堅持「民族」原則,反對任何要維持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建議,以維護民族尊嚴。當時,便曾在戴卓爾夫人訪港期間示威,反對其「三條不平等條約有效論」。大學生是首個公開支持「港人治港」的社群,愛國的立場受到當時的總理趙紫陽肯定。但是,當年的大學生並不盲目愛國,我們在「民族」原則外加上了「民主回歸」的原則。我們認為在回歸後的港人治港政府必須是一個民主的政府,提出「港人民主治港」的訴求。
一個民主的政府才能有效實行港人治港,更重要的是要在香港這片中國的土地上,實踐民主,推動中國政治改革的進程。
廿年人事幾番新,不過筆者仍然堅持回歸必須符合「民族」與「民主」兩大原則。現時香港已回歸中國,落實了民族原則,但未能貫徹民主精神,我們仍未能全面直選立法機關和行政首長。更甚者是,我們看到在中國政治走向開明與改革的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反而在政治上開倒車,走向獨裁、專橫與跋扈,背離民意;在管治上未能團結港人,反而製造分化。
二○○三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六周年,本應是慶祝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好日子。香港市民卻選擇了參加「七一」大遊行,目的是要反對港府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粗暴立法,更表達對董建華政府的種種不滿。
七一民主大遊行明確地宣示香港市民要求民主的決心,本身亦是可貴的民主實踐。市民的心聲是要求港人的政府必須由自己選出來,而且更可以監察和罷免政府。香港市民支持「一國」、支持中國對港恢復行使主權,我們不是港英的遺民與餘孽,對殖民地政府從來不存幻想。我們只希望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一個「港人民主治港」的特別行政區。
我們不但希望香港特區能維持經濟繁榮,讓我們尋找生計、安身立命;更希望香港特區能夠在中國的政治發展中,保持它特有的角色。因此,我們堅持要真真正正實踐「兩制」、要求香港的法治、人權能夠維持和發展,要求在香港建立民主政制和實踐民主。回歸民主才是香港和中國人民之福。
廿年前我們盼望民主回歸,今天我們追求回歸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