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賢君政治實在根深柢固的可以,不單內地人民不斷企盼個別領導人能做救世主式「鐵面包公」,甚至長期在西方文化薰陶下的香港人也擺脫不了這樣的想法。像這次中國總理溫家寶來香港,不少輿論、分析家以至學者寄予厚望,認為溫先生有愛民的「表現」,可能願意傾聽民意,收回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又或「怒炒」董建華。可惜「賢君」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愛民如子」也不過是共產黨領導歷來的門面包裝。溫家寶始終是個徹頭徹尾的共產黨員,他最堅持的是黨的政策路線;最關心的是黨的生死存亡。甚麼關注民意、民情都是一種形象包裝。翻翻中共的歷史,可得到幾乎每一代的領導人、每一代的核心都是「愛民如子」的。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不是四處出訪農村、出訪窮鄉僻壤,跟農民一起吃大鍋飯嗎?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不是也常常到工廠、到農村巡視,聽聽工人、農民、市民的心聲嗎?第三代的江澤民及李鵬,不是時有宣傳報道他們如何勤於政事、如何積極體驗工農的生活嗎?
李鵬貴為總理更在半夜縫補衣服以嘗嘗農民之苦!可是,這些中共領導人有真的聽到人民的呼聲、聽取人民的呼喚而修改錯誤的政策嗎?答案是沒有!大躍進、人民公社、鎮壓八九民運都是最佳的例子。我們憑甚麼相信溫家寶跟他上幾代的領導人不同呢?還是放棄那種等待「賢君」的過時想法,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吧!今天讓我們走上街頭,為保障我們和下一代的自由,發出最清楚、最強烈的呼籲,令北京當權者、香港當權者不能不正視、不能再迴避!
【編按】強伯公幹,請假五天,七月五日復稿。
馬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