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貿安排勢掀金融業併購潮<br>中資銀行北上最有利

緊貿安排勢掀金融業併購潮
中資銀行北上最有利

【本報訊】內地與香港簽定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大幅降低本港銀行進入內地市場的資產要求「門檻」,一些因而符合資格的銀行均表示,會積極部署拓展內地市場的策略。

有證券界認為,新措施對大股東具中資背景的中型銀行有利,如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及中信嘉華銀行,可進一步強化兩岸三地業務。至於尚未符合資產要求的廖創興銀行(1111)則表示,會研究併購機會。
對於CEPA會否刺激本地銀行進一步整固併購,以達致在內地開設分行的資產規模,廖創興銀行高級經理張南中指出,對資產規模要求降至60億美元感到意外,該銀行昨日召開董事會,研究透過收購合併加大資產以合乎資格,惟對象未必是銀行,可能是財務公司或其他機構,目前也未有具體對象。

廖銀藉收購擴大資產
不過,在併購前該銀行會先就汕頭分行(93年經汕頭市人民銀行批准成立),向內地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截至去年底廖銀資產總值約50億美元。
去年底總資產接近100億美元的中信嘉銀,其總裁兼行政總裁陳許多琳接受新城電台訪問時表示,本港銀行長遠發展,不能脫離內地市場,協議為銀行界帶來北上機會,該行計劃以本身品牌進軍內地,首選是在珠三角開設分行,其後是上海及北京,但具體安排仍視乎協議細節而定。工行亞洲發言人說,歡迎有關協議,該行會積極留意內地市場發展,並進行策略部署。
摩根大通報告指出,中型銀行是協議的最大得益者,此舉也可能會刺激更多小型銀行併購,高盛報告則指協議對包括永亨(302)、永隆(096)及大新(440)等中小型銀行,帶來增長價值。

具中港台業務者得益多
不過,一歐資證券行研究部主管認為,本地銀行的併購潮將持續,但主要考慮會是本土業務的協同效益,純粹是內地市場的誘因不會太明顯。吳玉欽證券研究副總裁陳昔典說,協議有利經營中港台業務的銀行,可以更直接拓展市場,有中資背景的中信嘉銀及工行亞洲會特別受惠。
恒生銀行(011)常務董事兼總經理莫偉健表示,會配合CEPA加快擴展其內地網絡,目前該行在內地有4間分行,相信今年內浦西支行及南京分行的申請可獲批准。

莫偉健及陳許多琳(圖)表示會積極拓展內地市場,但朱琦任行政總裁的工行亞洲則歡迎有關協議。

莫偉健及陳許多琳表示會積極拓展內地市場,但朱琦任行政總裁(圖)的工行亞洲則歡迎有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