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六周年,七.一大遊行前夕,港人民怨仍不斷升溫。港大民意網站最新的調查顯示,市民普遍不滿現時的經濟環境之餘,對政治環境不滿意的比率也創新高;民主黨進行的調查更顯示四成四受訪者表示今日會參加遊行。學者指出,除非香港或中央政府有疏導措施,否則民怨早晚爆發。 記者:徐岱靈、羅偉光、梁洵瑜
【本報訊】港大民意網站昨日發表最新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經濟環境仍是市民最不滿意的一環,有高達八成二受訪市民不滿現時經濟環境,與三月時的調查結果相若,但對政治不滿意比率卻創新高,較三月時大幅上升十四個百分點,有多達四成八受訪者不滿本港現時政治環境,滿意數字也大幅下跌九個百分點,只有一成九受訪者表示滿意。
該調查在六月中訪問了一千零四十三人,結果發現七成二被訪者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一成八表示最關心社會問題。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表示,雖然市民對經濟環境不滿仍然高踞首位,但過去一年市民對政治環境的不滿意程度持續上升,已超過對社會環境的不滿,對經濟的不滿意情緒已轉化成為政治訴求。
調查又顯示,本港回歸六年來,市民對中央政府的好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三成六市民認為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有正面評價,較去年上升百分之七。
另外,民主黨上周五起一連三日調查市民參加七.一遊行意向,在受訪的八百五十九名市民中,四成四表示今天參與遊行,其中四成一表示遊行是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一成三表明是不滿政府施政,分別有百分之三及百分之六要求民主政制及董建華下台,三成六則表示以上所有原因皆是(見圖)。
民主黨主席楊森稱,調查同時發現表示會參加遊行的人士,包括所有年齡及階層,而且大部份人的目的是反二十三條,正好反駁了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指市民上街遊行不過是放假活動的說法。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盧兆興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表示,港人的不滿隨時「爆煲」,面對經濟不景,當局推出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來安撫群眾,但勞工階層不會因此感到高興,因為他們並無即時獲得好處,只有少數商界可以得益,而港府向內地要有關經濟利益之際,香港經濟上將更依賴內地,而特區的政治自主也同時被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