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一句:不歡迎通脹大幅放緩。經各方解讀後,通縮一詞便不脛而走。究竟通縮會否登陸美國,分析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更將日本情況拿來與美國相提並論,簡直是compareappletoorange!
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破,股樓齊「瓜」,蒸發大量資金之餘,銀行體系更是岌岌可危,要不是政府大量注資拯救,相信經多番合併後目前餘下的5大銀行,仍能生存的可能少於3間。在一個商業周期中,連銀行這道最後防線也崩潰,又怎不有排醫?
銀行差點自身難保,在信貸方面當然極度審慎,企業「水」源被截斷,惟有爭相拋售資產套現救亡,削減開支、裁員等更不在話下,「頂不住」的遂走向破產一途,惡性循環,形成資產價格持續下跌,銀行呆壞帳增加速度快過撇帳,於此時貨幣政策(利率減至零)突然「弗靈」,通縮揮之不去又有何出奇哉?
反觀美國,2000年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接近8萬億美元被蒸發掉,數目認真驚人,但為何美國經濟未有如日本般被捲入螺旋漩渦中?最主要原因是銀行系統穩健之故。美國一眾銀行在信貸風險方面做足功夫,以「孖展」形式借錢給客戶炒股的僅佔2,000億美元左右,可謂微不足道,大部份股民均以真金白銀買股,輸極有數得計,更不用變賣資產贖身,此所以樓市不受影響者也。銀行未受到拖累,企業沒有受「閂水喉」之苦,聯儲局減息便起到一定作用,資產有價,負債成本大幅下降,賤物鬥窮人之局面便不會出現。至於其他價格水平下降,皆因美元過強,只要調整適當,低息持續、銀行繼續放水,企業盈利能力恢復,通縮未必降臨美國,除非樓市逆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