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去年才退休的友人最近到清邁探我。在交談期間,他不斷向我訴苦,表示退休生活真的十分艱難。他所持的論點並不新鮮。在利息高企的時候,他可以每一天都到餐廳大魚大肉,但如今,到餐廳晚膳是他負擔不來的昂貴消費。
在存款利息仍有6厘時,100萬美元的存款,每年可以賺取6萬美元的利息,換言之,每天便有164美元利息收入可供花費。如今存款利率降至只有1厘,100萬美元的存款,每年的利息收入僅餘1美元,每天的利息收入只有27美元,真正是「水瓜打狗」,不見了一大截。換來的結果自然是食息一族的生活質素大大降低。要想維持原來的生活質素,便要有600萬美元的存款,才能在目前只有1厘的存款利率下,每年仍有6萬美元的利息收入供他花費。
我想,我這名友人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用的理據,凸顯了利率過低的其中一個潛在問題。一個良好市民,用了一生的時間為退休作好準備,並把畢生的積蓄存放在銀行,詎料最終得益的竟然是那些胡亂借錢購買貨品、儀器、土地和房屋的個人或公司。如此結局,豈不令人氣結!
也許,有人會指我這位朋友過於愚蠢,因為數年前便應該把錢投入購買債券或股票,又何致弄得今天出現進退維谷的局面?當然,事後孔明人人會做,事前又有誰會知道利率究竟是會上升還是下降?貿然把注碼押在債券上,又豈無風險?此外,假如我這名朋友在1999年後把錢投進股票市場,結局可能比現時把錢存放在銀行更糟糕。尤其是在日本。日本股市自從1989年起便是一場災難,把錢存放在銀行,縱使所賺取的利息收入微不足道,總比眼光光看着股市不斷下滑,身家持續縮水好得多。
由此可見,投資市場並沒有明顯的界線,縱使投資者是如何地精明,事前已預計股債市場均非理想資金庇護所,決定把資金存放在銀行,亦會因利率下跌而大失預算。由於日本的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厘,日本國民難免感覺到退休生活缺乏保障,他們會比在90年代利率仍高企於6厘時更加積極儲蓄。在此情況下,利率低企不但未有起到刺激消費、輔助經濟脫離低谷的預期作用,更由於國民增加儲蓄比率而阻礙了經濟復甦的步伐。
超低利率的遺害並不止於此。因為超低利率鼓勵大量投機活動,投資者追逐高收益證券,希望這些證券上升,可以遠遠跑贏存款的收益,以致垃圾債券亦備受垂青。此外,超低利率亦導致一些管理差劣、負債纍纍的公司得以繼續苟延殘喘,而從經濟學的觀點,這類公司根本一早便應該消失。事件所帶來的壞訊息是,並非只好管完善的好公司才能生存,因為管理差劣的公司亦可以留低。要選最佳的例子,自90年代開始的日本堪稱典範。日本經濟弄致至今仍一團糟,與此不無關係。
最後,超低利率環境的負面影響,是鼓勵了一些人和公司讓自己的債務愈陷愈深,因為他們會誤以為低息會長伴左右,因而忽略了息率可能回升的後果。
在上一期,我曾在本欄發出警告,表示全球的債市極可能會在今年見頂,然後開展漫長的熊市。現時看來,日本的債市最有可能率先應驗我的預測,開始自峯頂滑落。因此,我強力建議沽日債買日股,因為自債市流失的資金仍要尋找出路,股市可望因而受惠。至於美債方面,我相信亦有峯頂已見的機會,故我同樣建議不妨逢反彈沽出。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