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展開一連三日訪港之行,他直言這次捎來的大禮並非「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而是中央新領導層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既定方針;學者指在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下,中央對港政策理應不變。而市民對二十三條立法、對董建華政府的不滿,在溫家寶訪港之際達到沸點,七.一大遊行浪潮席捲全城,數以十萬計市民明日將湧往維園,以行動向當權者說「不」。 記者:羅偉光、馮永堅、莫劍弦
【本報訊】回歸六周年前夕,香港民怨沸騰,繼宗教、演藝、醫學、社工及學術界等多個界別呼籲界內人士七.一上街後,香港業主會昨也呼籲全港業主上街表達反對聲音,該會會長佘慶雲表示,雖然他們不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但質疑政府匆匆立法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說已有三百名會員表示會參加遊行,該會呼籲會員及全港業主遊行時戴上口罩,象徵對政府無話可說的無奈。
有產階級上街,專業團體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則印製約一千件黃色T恤分發給遊行的醫生,T恤前面印有紅色的「怒」字,背面則印有黑色的「哀」字,意味該會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及對政府拒絕設立獨立沙士調查委員會的不滿。
多個組織先後呼籲成員上街,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形容,顯示民怨已到頂點「全民總爆發」地步,整個社會氣氛沸騰,大家明日均想以行動「同政府大清算」,宣洩過去六年的怨氣。
事實上不少人皆期待明天來臨,由專業人士至勞工階層的士司機,甚至家庭主婦也希望藉遊行表達不滿,民間人權陣線(大專組)昨在旺角街頭舉行遊行口號投票,市民情緒高漲,短短五個小時內已有二千四百零五人投票,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打倒掃把頭,香港有自由;打倒董特首,打埋保皇狗」,市民的心聲,盡在這二十字之中。
至於一向被指為政治冷感的年輕人,原來對二十三條非常關心,突破機構在網上訪問了二千六百九十五名十五至二十九歲年輕人,發現七成三被訪青少年不贊成港府就二十三條立法,超過九成批評政府未能充份諮詢及尊重民意,八成指負責有關草案的主要官員態度不開放及不客觀。突破資訊研究及經理陳競存表示,調查反映「年輕人覺得二十三條已經唔係政治問題咁簡單,係一個殺到埋身嘅問題,會影響言論自由。」
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志城教授昨出席一沙士研討會後透露,包括他本人在內,該院轄下應用社會科學系有六、七十名教職員會參加遊行。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晚去信校長金耀基,邀請他參加七.一大遊行,但至昨日仍未回覆。
負責聯絡文化界參加遊行的胡恩威透露,義工正製作「三司十一局」官員及董建華紙人,明日放置於政府總部外供示威者問責,而文化界與大律師公會遊行隊伍會殿後,到達政府總部後一起以手電筒照射大樓,象徵一同表達不滿。
今日正式履任商業一台台長的牛棚書院院長梁文道也會參加遊行,他認為商台台長身份與他以個人身份參加遊行沒有關係,也毋須事前知會商台高層。
面對全城上街遊行浪潮,總理溫家寶昨日訪港首日,公開發言時並無就此表態,僅說「我應該來,而且應該再早來一點」,在香港對抗疫症最困難的時間來慰問港人。他亦沒有高調挺董,只強調董建華領導的政府能克服當前困難不容易。
值得關注的是,溫家寶表示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對中產、專業人士及商家有利的「安排」並非中央送港的「大禮」,他說:「真正的大禮是:我帶來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決心,我們將毫不動搖地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和《基本法》,中央政府對香港既定的方針政策都不會改變。」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緊貿安排難見即時好處,中產不會視之為「大禮」,而在五十年不變承諾下,貫徹一國兩制根本不是「大禮」,「中央應該按《基本法》辦事,完全唔應該干預香港事務。」他說溫家寶強調對港政策不變,意味中央會繼續支持董建華,但語調上已沒有江澤民高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