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反映,假若筆者維持低調,避免利益衝突不作推介,遲早被市場淘汰。稿費是筆者退休基金供款的來源,因此不能不順應民意。
轉職多時,要來的已經來了,不肯尊重研究心血的,怎麼也不會改變,何況近幾個月的經驗所得,處理現有客戶已差不多到能力極限,盲目擴張拖累表現只會弄巧反拙,倒不如實實在在與現有一批客戶一同成長,所以以貼士吸引客戶的誘因已不重要。
但寫稿始終只是兼職,照顧客戶才是首要考慮。最近實戰中得出的感覺,是市場相當渴貨,要以好價買齊心頭好,是相當困難,沒有理由在行動尚未完成之時,便公開推介,令自己入市行動更加艱難。每次都寫明利益衝突太費時失事兼浪費篇幅,因此讀者請作以下假設:所有在本欄作出的推介,筆者極可能已替客戶行動,而且日後有機會在高位套現,絕不介意大家以有色眼鏡視之。
筆者相當看好二三線以至中資股的後市,估計當市場調節風險取態後,股價又會再有突破的空間,龍頭股份如石油股、電力股以至鋼鐵股、汽車股等,甚有可能高處未算高,但市場早已識貨,因此上望空間,應在一兩成以內。
所以筆者箭頭反而放在兩隻形象欠佳的股份,粵海投資(270)及越秀交通(1052)之上,兩者不似窗口公司多元化,業務都有重點,可迎合投資主流,股價仍在現時水平,主因是以往紀錄問題。
升浪不知會在何時出現,因為洗底絕不是一朝一夕,尤其粵投早前在股東會投資寫字樓的言論,似乎又重新觸動市場敏感的神經,但筆者認為,這兩間曾經滄海的公司,應該已從錯誤中學習,行事會小心翼翼。
不敢寄望短期有表現,在現時偏低的水平入市,相對是更安全,而且爆發力會較強。粵投估值重點,始終是供水業務的現金流,不胡亂分散便有大可為。越秀交通則在去年有阻滯,今年業務回復正常便顯得吸引,估計兩者兩期業績內便有重估,不要低估潛力,昔日合和(054)便是一主要案例。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