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溫總訪港 - 李怡

李怡專欄:溫總訪港 - 李怡

溫家寶總理昨天開始,來港訪問三天。據《文匯報》報道,他的行程已由特首辦安排好了,包括出席各種儀式,會見工商界人士及中資機構負責人,參觀碼頭及迪士尼樂園工地等。較受注目的「親民活動」,是訪問沙士重災區的淘大花園和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至於中文大學學生會透過特首辦,邀請同溫總理的對話,以及有電台聽眾表示溫總理應與民主派或其他中立人士見面,則看來都不會被安排。正式的記者會,相信也不會舉行,頂多是在溫總理出席的各個場合中,他主動走向記者群時回答一兩個問題而已。
據悉溫總理七月一日參加完特區政府成立六周年慶典後,就會離港。特區政府似有意讓溫總理避開七一盛大的反董、反廿三條遊行。連電視新聞的報道也不會讓他看到。也不會讓他接觸到任何反對派的意見。因此,市民期望溫總理訪港可改變中央對董政權的支持態度,期望中央能像對待內地的失職官員那樣,對董政權強加點壓力,看來期望要落空了。

並非溫總理自己不願意親自聆聽香港的民情。至少,到淘大花園和威院的訪問,是出自他的意願,應殆無疑問。有消息報道,溫總理也提出過,希望他在訪港期間,能安排與香港大學生對話。據悉,一位國務院副秘書長率領工作組到香港,與特首辦商討溫總理訪港行程時,特首辦對與大學生對話的安排有所保留。根據「客隨主便」的原則,國務院工作組自然也不好堅持。
本來,各國領袖外訪時,到大學與未來主人翁對話交流,幾乎已是時尚。克林頓與布殊總統到中國訪問時,分別到北大、清華向學生發表演講及回答問題。江澤民訪問美國,也到大學演講並與學生交流。為甚麼要去大學?因為大學生沒有社會的包袱,一般來說思想會比較激進與前衞,他們敢於提出尖銳及不留情面的問題,對領袖人物的機智與基本思維模式也是一種考驗。至於記者會,更是例行公事,因為記者們通常是對社會問題最敏感的一群。

特首辦是不是怕溫總理無法應付學生的尖銳問題呢?筆者認為絕非如此。溫總理身經百戰,他既要求與大學生對話,相信他連學生問他如何評價趙紫陽的問題,他也已有準備了。可以說,不會有任何問題難倒他。
特首辦並非為溫總理擔心,而是為董特首和特區高官們擔心,所擔心的是大學生提出令董伯與高官尷尬的問題。
比如大學生問溫總理:你是否知道董特首這幾年的民望走勢?是否知道他是在民望低迷下,由於中央欽定而影響了八百人選舉委員的意向,才讓董接任第二屆特首的?你是否看到及知道七一大遊行?是否知道老百姓為甚麼上街?為甚麼市民如此憤怒?你是否認同中央對失責高官的免職舉動應引伸到香港?為甚麼中央要員永遠要在香港特區政府之前加一句「以董建華為首」而不在澳門特區政府之前加「以何厚鏵先生為首」?中央是否了解董政權這六年屢犯大錯,誤港誤民?……
這些問題不會讓溫總理為難,但卻會使董政權大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