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工作者自選三十年裏頭的十大新聞,排頭位是九七回歸。榜尾是九一年立法局選舉。
報章惟恐讀者善忘,每項作出簡介,香港回歸是這樣描繪:「香港脫離英國統治回歸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成立。首任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及一眾高官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在國家領導人面前宣誓就職。來自不同國家嘉賓一同出席回歸慶典。」
九七年六月最後一日,也就是六年前的這一天,那一幕幕在百年不遇大豪雨中上演過的「前回歸」戲肉,怎麼,就隻字不提了呢?是傳媒工作者那年那日給雨水淋壞了記憶系統了嗎?
六月三十,上天玩決堤遊戲,即將回歸中國大陸的香港小島淹沒在毫無先兆的黑色暴雨中。六年過去,我們依然記得六月三十號,濕透的英國米字旗,添馬艦的雨傘陣和怨曲般的風笛,查理斯王儲和港督彭定康大鼻子上瀉下的雨珠。時限到了,肥彭座駕從仍未改名叫做「禮賓府」(最初打算叫做紫廬)的督憲府官邸徐徐駛出,圍攏在門外的市民揚手向座駕告別。這樣的六月三十,跟任何一個六月三十不一樣,它是不是你對九七回歸的核心回憶?來自不同國家出席回歸慶典的貴賓,臉孔肯定比肥彭女兒灑淚的俏臉模糊。但你說你有feel,到今天仍有feel。不如說,六月有三十一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