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綺萍報道】商討歷時一年半的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終於簽訂,二百七十三種港產品明年可享有零關稅進入內地,但港商每年可以節省的稅款僅七億五千萬元,並非盛傳的數十億元;不過內地提早向港商開放的服務行業,則增加「貨運代理」一項至十七個,總可令部份香港人受惠。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專程來港,出席緊貿安排的簽定儀式,協議文本由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簽定,特首董建華及相關司局官員同時參與儀式。
緊貿安排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及貿易便利化三方面。貨品貿易方面,二百七十三種港貨,可以在○四年一月起享有零關稅優惠,其餘數千種產品,則會在○六年一月起享有零關稅。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指出,中國加入世貿只承諾將平均關稅降至百分之九,但今次安排令大部份港產品可享有零關稅,故香港這方面的受惠並非只是提前一、兩年享有世貿成員的待遇。
他指出,首階段零關稅的二百七十三種產品,已涵蓋現時六成的港貨,如果計入○四年中國加入世貿時承諾向全世界免關稅的項目,則佔出口到內地的港貨九成。不過他說,零關稅安排,如以目前港貨出口至內地的貨值計算,港商每年只可節省稅款七億五千萬元。
但工商及科技局副秘書長楊立門昨日解釋,由於很多港產零件進入內地加工後再出口,毋須付關稅,故省稅額較外界預期為少。
服務貿易方面,共有十七行業受惠,較董建華較早時宣布時多了「貨運代理」一項,港商可以獨資形式在內地提供貨運代理服務,並可參照內地企業的最低註冊資金額進軍中國市場。
唐英年指出,緊貿安排的條款包括雙方可以「不斷擴大」互惠項目,預計日後會有新內容。另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承諾東盟自貿區的條款會香港同時享有,也會於稍後加入。
梁錦松不肯估計緊貿安排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及就業機會的影響,只說不會造成低技術的勞工密集工業回流,而是會吸引高增值及高科技的產業在港發展。
被問及緊貿安排會否損害國家的利益時,梁錦松承認會在短期內為內地企業帶來更多競爭,但國家入世本來就會催化內地企業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