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更緊密經貿安排對香港銀行業而言,其益處尤其顯著,關鍵在於大幅降低門檻及容許更快開展人民幣業務,令銀行業可更快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也有利吸引更多外資中型銀行在香港發展,勢必吸引大量海外直接投資。
工商及科技局常務秘書長俞宗怡昨日表示,新的銀行業門檻令12間香港銀行受惠,其中4間已在內地有業務,故此真正可藉今次進軍內地的為8間銀行。
資料顯示,永隆(096),永亨(302)、大新(440)及工行亞洲(349)均符合新規定,廖創興銀行(1111)則差75億元合格。
根據新安排,中國降低香港銀行和財務公司進入內地市場的資產規模要求,其中將銀行設立分行和設立法人機構的資產要求,由原先的200億美元降至60億美元(468億港元),更可選擇設立分行或法人機構,但財務公司只可設立法人機構。
另外,香港銀行在內地設立中外合資銀行或中外合資財務公司,或香港財務公司在內地設立中外合資財務公司,毋須先設立代表機構。
更重要的是,新安排降低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條件,包括必須在內地開業3年以上的要求,降為開業2年以上;以及在審查有關盈利性資格時,改內地單家分行考核為多家分行整體考核。同時,中港也訂立金融合作的框架(見表),有利於兩地日後的合作。
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鄭海泉昨日出席溫家寶在禮賓府的講話後,稱協議很重要,並說「他們容許我們開幾多分行便開幾多」,又會申請將所有分行開辦人民幣服務。恒生目前在內地有5間分行。
滙豐銀行行政總裁麥雅文也表示,會有更多外國公司利用香港作為進入中國的跳板,香港將因而獲得更多的海外直接投資(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