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7.1上街各取所需

財圈短談:7.1上街各取所需

近期的熱門話題,除了7月1日有多少人會上街之外,就要數美國再次減息了。市民7.1要上街遊行的原因有很多,反23、倒董、抗議廣管局封殺鄭大班、害怕失業、反對削減公務員薪酬,甚至爭取居港權的都可能有,正是各取所需。值得注意的是,這當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大家都想表達對港府施政的不滿。
顯而易見,連醫生、律師、會計師這些較為冷靜理智的專業人士都打算空群而出,香港的管治的確出現了問題,這不是光靠「巧妙」地安排溫家寶總理的行程避開示威人潮,或是批評市民「過度政治化」就可以當沒有事發生的。就連滙豐(005)大班艾爾敦也要出來說,太多人上街會影響香港在海外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這句話可圈可點,驟眼看是說給普羅大眾聽的,勸大家不要太多人上街,但也可以反過來解讀,是說給特首等高官聽的:為何要搞到幾十萬人示威這般田地?
美國存在通縮危機
減息方面,聯儲局上周三宣布再減1/4厘,雖然聯邦基金利率因此下降到45年來新低的1厘水平,但卻比投資界希望的1/2厘減幅少。市場也早已消化了減息因素,因此在減息前後港美股市不升反跌,恒指更由上周高位10030點回落到9600點,香港已沒有減息空間,最優惠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別停留在5厘和0.01厘,供樓的市民無法從這次美國減息中得益。

其實減息對經濟和股市的影響並非一面倒地向好,利率過低,借貸成本太便宜,會造成過量廉價資金被注入市場,在刺激美國地產泡沫成形之餘,也可能使美股出現類似幾年前「非理性亢奮」的不健康升勢。此外,美國再次減息,歐美之間息差再次被拉闊,歐元因而升值便影響到歐洲的出口業;美國國內的存貸款息差收窄,則會影響銀行業的利潤下降。還有一點心理上的陰影是,如果聯儲局仍持續地減息,可能會予人美國當局看淡經濟前景的印象,同布殊等一再吹噓經濟好轉的言論不符。
當然格老自有另一套官方解釋,就是減息有助壓抑通縮威脅。日本、香港等地早已飽受通縮折磨,現在只有美國是全球通縮之下碩果僅存的一片淨土,但也隨時失守。格老多次高調評論通縮威脅風險仍低,但要防微杜漸,因此有必要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不過說真的,通縮問題是源於世界經濟太倚賴美國,以及科網股泡沫所產生的企業高負債水平和生產容量過剩的問題。同美國企業一樣,美國政府和人民也是債台高築,經常帳赤字可能上升到佔GDP的7%,國民儲蓄水平則可能跌到零,加速通縮的發生,這才是危機所在。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frede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