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將多個行業殺個措手不及,正招租的科技園也不能幸免,1期(共10幢大樓)出租率由原先估計的70%,跌至只得63%,因此行政總裁譚宗定說,香港疫區除名後亦是他們發憤之時,除要發力「追番」之前差不多談妥的租約外,亦使出「新招」吸引目標客戶。 記者:何凱兒
他已鎖定美國《財富》雜誌1000大企業名單內的百多家科技公司,並訂製了數百艘鍍金中式帆船模型,再刻上這些企業行政總裁的名字、科技園的網址等寄給他們。他說:「惟有這樣,這些推銷品才會真正送到最高決策者手中,才真正有機會向外推介到科技園。」
譚氏又稱,「沙士」亦為科技園帶來新的契機──生物科技及醫藥。他透露,已決定將3年後才落成的第2期,改建為生物資訊中心(BioInfomaticBuilding),年底正式提交白皮書,落實科技園在支持香港發展生物科技醫藥的角色。
早於沙士前,已有外國專家顧問來港考察交流時向他明言,香港微生物學、醫學以至生物學人才濟濟,有潛力朝此方向發展,問題是「唔知點做」。沙士爆發後,香港與加拿大同步發現衣原體,令他明白所言非虛,故即時派人到倫敦取經「學建生物科技村」,更找來位於瑞典與丹麥交界的MediconValley(藥谷)行政總裁和營運總監,聯同科技園高級生科顧問Dr.MingPang,齊齊勾畫香港生物科技的發展藍圖。
因應生化科技的需求,科技園現已重新設計第2期的樓宇建築,更計劃將第1期空置的25%樓面(他預期年底時1期只出租75%)改裝「應急」,他舉中國科學院旗下的華大為例,兩周前剛提交入園建議書,便可進駐1期;又研究將遠離民居的大埔工業邨空置廠房,改建為生科用途(如製造疫苗)……但他強調開闢新路之餘,絕不會忽略現有租客或其他非生科行業的潛在租戶。
提到科技園的租金水平,譚宗定認為減租壓力永遠存在,但緊記「每呎1美元的租金(另加0.5美元管理費),是附送了許多許多高昂支援配套設施(如晶片設計中心)。」另外,由於建築成本下調,第1期樓宇於明年10月竣工時,建築成本可能會較原先預計的3億元低;第2期會採用劃一的材料,建築成本亦會得以下調。至於是否需要第4個工業邨,他重申暫時未見到這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