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到美國去的人,一定會感覺到那裏的汽車款式愈來愈單調,可供選擇的車系也大幅減少,但車輛數目卻年年增加。據近年統計,美國車輛的數目超4500萬輛,為世界之冠,這個現象顯示,全球汽車業在過去20年迅速合併整固,很多生產具有特色車種的製造商不是被大廠收購,便是被淘汰關門,例子多得很。例如發明吉普車(Jeep)的美國汽車廠(AMC)在80年代被佳士拿收購;佳士拿3年前又被平治(MercedesBenz)兼併;象徵英國貴族汽車款式的積架,數年前被美國福特收購;福特現時陷入財政危機,隨時有被收購的命運。
還有很多在過去數年發生的跨國、跨地區併購事件,不能盡錄,可以說每一次併購,一定會或多或少地消除了一些極具特色的車種,也同時會淘汰了那些傳統製造商,於是在追求高生產效率的前提下,汽車製造商往往用同一款引擎和車架(Chassis)去套在不同的車款上,成本可以大降,初時利潤相對上升,但結果是滿街的車子都是大同小異(lookalike),一眼望去很難分出哪些是美國車,哪些是日本車或歐洲車,更別論美國各個車廠所製造的車子有何區別了。
久而久之,顧客的選擇權便逐漸被剝奪了,既然所有車子大同小異,很自然地顧客便以定價為最重要考慮。結果過去兩年,美國各大汽車公司都以減價或免息貸款來爭奪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營業額勉強維持,但利潤大跌,甚或蝕本經營。除了美國汽車廠外,其他各國汽車廠莫不步上同一艱困局面,這是全球一體化(globalization)帶來商品種類一體化的最佳寫照。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產品價格必然日趨向下的原因。
汽車如此,其他無數產品亦然,就以鞋子為例,以往世界各國的鞋子款式各具特色,很多是與當地的風土民情和氣候相結合。但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某些鞋類,例如近10年興起的運動鞋,在全球性有系統的吹捧下,運動鞋的款式每年變,但變來變去都是沒有地方色彩,這樣的鞋子是產品(commodity)。產品的售價絕對是以低價取勝,於是生產成本低的地方便能取得定單,難怪世界大部份運動鞋都是中國和發展國家製造,取其物美價廉之故。
可以說,在經濟層面來說,全球一體化其中一個最大的影響,是把全世界的商品和服務模式變成單一的產品(commodity)。在沒有突出地方可資比較的情形下,價格成為決定性因素,於是經濟學上的相對優勢理論大派用場,哪個地方能夠以最低廉的價格生產最好的產品便會生意滔滔。
中國經過20年的努力,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最具效率的生產基地,近年更被譽為世界工廠,除了一些尖端科技產品如高能量晶片、民航客機、高級醫療儀器等,其他絕大部份商品皆能以最具效率方法批量生產,而且技術和品質屢有改進。當世界產品愈來愈單一化,再經中國的高效率生產基地處理,價錢肯定不斷下滑,這也是造成世界性通縮的成因。
在可見將來,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將不會改變,全球一體化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利中國製造業進一步壯大,所以那些以中國為基地的製造商應大有可為,這也是為甚麼近年那些以出口為主的工業股表現優於大市的原因。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