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樓市真的可托嗎?

實戰理論:樓市真的可托嗎?

近來再次聽到很多關於托高樓價措施之聲音,筆者真的感到極之氣餒,為何特區政府不腳踏實地去解決經濟困境,而再異想天開地大聲疾呼去托市,去令樓價回升?
其實在樓市政策上,控制供應已是唯一可做之事,理念上應是「穩定樓價」,而不是以「托市措施」令價格上升。地產商要求托市、負資產業主希望樓價回升,這是可以理解。樓價不升,地產商如何套現獲利?負資產業主也難以脫身。然而,主觀願望是一回事,現實環境是另一回事,難道大家要特區政府「真金白銀」去吸乾市場之供應量?又或者聯合所有業主及發展商一齊封盤,不貴不賣?
說實在,凡是讀經濟的人都知道現在的樓市是買家主導的市場(Buyer'sMarket),賣家根本沒有議價能力,而買家當然會選擇㩒低價錢,直至樓價跌至某一水平吸引其他買家加入競爭。這是簡單不過的經濟理論,無理由政府官員是不知道的,而地產商贊成托市則是利益問題,這也難怪。筆者最接受不來是一些股評吹噓托樓市的作用,將地產股價上升歸功於托市措施,更大吹地產股可因而看好,實有誤導之嫌。
樓價升當然是對大家好,但誰可以控制樓市令樓價升呢?若真的有人這樣做,這算不算是做市及操控市場?若大家認同樓市要托,筆者倒要問一句,為甚麼我們不去要求托電盈(008)的股價呢?箇中道理其實一樣。所謂「該升不用托,該跌托不來」,這是顯淺不過的道理,只要特區政府真的可以為香港經濟摸到生路,等經濟一好,樓價自然會慢慢回升。

美元見底機會濃
美元去周繼續上揚,歐元兌美元進一步回落,大家試回想數周前歐元上試1.19美元水平之時,市場情緒如何?在市場一片「歐元兌美元見1.25」之言論中,筆者如何夠膽地大字標題「美元見底」,這就是「相反理論」及「陰謀論」之威力,再配合基本因素之分析而得出來的結果。這就是「實戰理論」之精粹,大家可以利用此次美元走勢作例子,去感受如何掌握市場情緒,捕捉轉角市的時機。同一套理論放諸四海皆宜,無論股市、滙市、金市及樓市都可套用同一理論。
港股方面,期指結算完成,本周走勢將更明朗。7月份期指平均轉倉價約在9600點,此水平亦是重要密集區,將成好淡爭持之重要關口。從技術走勢分析,港股已顯得疲憊乏力,相信整體7月份走勢仍是向淡為主,而恒指阻力位在9800點,就算挾淡倉也不會太高。暫時估計下周大市有機會先挾淡倉,再殺好友,但整體7月份之方向應是以沽為主。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