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七月一日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大遊行還有四天,全港已瀰漫一股山雨欲來的澎湃情緒:學術界為了做學術自由、教師為了孩子的將來、醫生為了公道及個人意願、記者為了捍衞新聞自由,還有千千萬萬學子為了自己的將來,昨紛紛呼籲身邊人上街。堅持倉卒立法的行政長官及官員,難道你真能漠視民眾的心情、繼續埋沒良知? 記者:蔡建豪、徐岱靈
【本報訊】七.一反二十三條大遊行正在全港各處醞釀一股旋風,來自不同階層及界別人士,包括九間大學及大專院校的學術界代表、教育界教師代表、醫療界的公共醫生代表,以及大學生、中學生,昨日先後呼籲自己界別的人士,於即將來臨的回歸紀念日支持及參與反惡法大遊行,為大家的未來作最後奮鬥。
來自本港九間大學及大專院校近六十名學術界代表,昨日呼籲學術界代表於七月一日參與反惡法、爭民主大遊行。學術界代表之一的城市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昨於記者會上指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關乎每一個市民前途的大前提下,向來扮演客觀評論角色的學術界,亦應作出承擔,上街表達意見。
鄭宇碩表示,學術界人士上街包含兩個意願,除反對二十三條法案中建議,侵犯大眾知情權、以言入罪威脅學術自由等內容外,學術界亦期望為本港政制民主化踏出第一步,要求以直選推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我哋選出嘅特首,先至有道德號召力,要求我哋共度時艱!」
不少學者在記者上批評惡法。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李芝蘭質疑,在北京未有明確站出來要求即時立法的情況下,倉卒立法純為特區內部決定,「特首話立法係急市民所急,有好大問號,究竟特首有冇擺精神落去應該做嘅嘢?」
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楊國榮表示,著名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故事,說明抗爭的出發點全是「愛」,根本不存在針對人的成份,他坦白道出自己的感受,「我愛董建華,但我更愛民主!」城大社會科學學部講師蔡子強則期望,政府收回二十三條立法決定,「畀下一代一個希望、還香港一個奇迹。」
代表教育界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昨日出版的《教協報》中,呼籲全港教師於七月一日參與遊行,教協出版部主任陳國權更以一首新詩寄語同僚,「教唆、煽動、顛覆政府、分裂國家」都不算甚麼,期望大家同以足印表達心聲,「覆沒政府大樓!」另外,來自各大專院校及部份中學的學生代表,已落實於七.一當日,隨老師一起上街表達意見。
另方面,代表醫療界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早前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受訪的八百名會員中,有七成七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有五成二會員更支持於七.一當日上街,超過九成會員要求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沙士。協會新任會會長黃德祥表示,正因應會員提交意見,組織遊行細節。
至於記協、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及亞洲出版業協會,昨日亦呼籲同業於七.一上街。記協主席麥燕庭期望未能上街的同業當天穿上黑服,以示團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