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管治六年打工仔慘足六年

董管治六年打工仔慘足六年

還有不足一個星期,香港便踏入回歸第七年。在董建華管治下的六年,市民心中如打翻了五味架,雜味紛陳。九七回歸那天祈盼的「港人當家作主」,到了今天,「挺董」的人還在,不過「倒董」的人更多;而以董生、董太作嘲笑對象的地下文化發展蓬勃,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六年來,社會、人心變化巨大,本報一連多日就此作系列報道。 記者:譚暉

去年特首董建華在立法會上公開說過:「我發夢都諗住改善經濟同就業。」又講過:「對失業嘅問題,我帶住失業人士焦慮嘅心情,時時檢討有乜嘢可以做?」今年,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卻創下了歷史新高。
董建華九七年上任時,本港有七萬一千人失業;今天,卻有二十八萬七千多人失業;就業不足(俗稱吊鹽水)的人,由三萬七千上升到十三萬五千,兩者六年內上升四倍。另外,工資急跌,今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價每月六千元,只及九七年的中五畢業生市價。九七時加人工、公司全體加薪、雙糧制、分花紅……都已成為歷史。

現為自我增值年代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表示,上述情況顯示香港的經濟持續轉差,「唔止工資跌,股票市場市值都大跌六成,反映上市公司嘅經營環境不斷變差。」他認為,一些低技術工人因為經濟轉營而失業,很難再找到工作,這批人將令到失業率高踞不下,要回復到九七年的百分之二點二水平,「根本喺冇可能嘅事。」
香港僱主聯會行政總監馬黎碧蓮亦表示,九七年人揀工、揀老闆的情況不再,現在是員工要努力自我增值的年代。「𠵱家,老闆要請人,大把人俾佢揀。」她建議員工要懂得靈活變通、一職多能,去適應今天這個變得太快的世界。

預期裁員陸續有來
不過,馬黎碧蓮認為,工資下跌、失業人數上升並不代表僱主「着數晒」,因為這反映不少僱主正在生存線上掙扎,被迫要用不同的方式節省成本。至於大學畢業生起薪點大幅下跌,「都唔覺得好可悲,嗰啲做到中層嘅管理人員,俾公司炒咗出嚟,佢哋重可悲!」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外務總監吳克儉則說,六年來人力市場最大的變化,是員工變得很主動去爭取工作,但對職位的安全感下降;而很多研究顯示,員工的信心與企業的前途有直接關係,而在未來三至六個月,他預期機構裁員的事件仍然陸續有來。
《回歸六周年系列報道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