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鋼鍇
這邊廂教統會上月發表報告,大學最快要在二○一三年才可改制,那邊廂李國章局長建議大學可透過擴收尖子生以加快「三改四」步伐,有大學校長甚至說二○○四年即可實行。這給社會人士一個驚愕,兩個說法相距九年,彼此估計差別何其遠!
接着教育界有不同反應:中學校長認為中學改制比大學的「三改四」更複雜,埋怨大學不理會中學困難;八大校長否決擴大尖子計劃以加快「三改四」;有人批評大學校長搶奪中學中七的資源,換取生存空間;有人認為大學匆匆改制是向撥款機制投降。
正在擾攘之際,董特首突然出現「教育改革進展滙報會」,演詞中強調學制改革牽連大,必須以務實態度,有系統地循序漸進,確保中學與大學改革互相連貫及配合。
教統會主席王䓪鳴則認為「三改四」最重要是大學和中學必須掛鈎銜接,考慮現時中學課程、公開考試機制、過渡期安排,並說「所有參與推動的人,都要左手知道右手正在做甚麼,如果右腳走得快,左腳走不動,只會欲速不達,最終功虧一簣!」
這明顯是教統會、教統局、大學各行其是,中學孤立無援,任由宰割,正暴露了部門間的矛盾和自私。雖然李國章局長說根本沒有矛盾和不協調,但當日與會人士都深切體會到不和諧的氣氛,否則特首不會發表那篇語重心長的「訓詞」了。
大學三年制和四年制之爭議始於一九六三年中文大學成立,香港大學一向依英國三年制,中文大學則採用世界普遍的四年制,如果連同預科年期計,總年數是相等的,但預科的一年或兩年(5+1或5+2)決定了大學三年制或四年制的異同。
為香港的大學教育前途計,如果教統會、教統局和八所大學都有共識決定大學四年制,應堅持方向不變。如果嫌二○一三年太慢,可調校進度,但無論如何節奏要同步。大學要照顧中學改制的困難,中學的困難解決了,大學的改制定可輕舟漂過萬重山。大學撥款委員會不要動輒以削減財政威脅,迫使大學千方百計鑽空檔,求自存之道。
大學校長們請自重太學祭酒的身份,不可在財政壓力下自毀風骨。政府要把眼光放遠些,創造知識型社會是需要投入資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