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純。混合體,有時也很好。
強伯讀中學的年代,要是有同學認識「雜種妹」(混血兒),全班立即視他為偶像,並央求他帶咱們往一睹雜種妹風采,任何條件也在所不計。
半唐番,一般樣子不錯。鼻子較高,眼睛嘴巴也美。女的通常比較不那麼拘小節,男的也不那麼娘娘腔,而且頭髮比較貼服,看起來整齊些。
但男性半唐番怎個樣,我好少理,那時候的少年強伯,好想也學人家結識個雜種妹。然而,從何開始?我們的中學位於筲箕灣,不夠「高級」和「西化」。那區有不少黑實健康、來自西灣河、阿公岩和明華大廈的好女子,可沒有雜種妹,除非你當客家佬和蜑家婆生的女兒也是混血兒。
那時候,結識雜種妹,你便得越洋,坐船過海,遠赴九龍塘,設法在著名女校Maryknoll(那時叫做這個名字,現在我不知道了)附近留連。那兒很多半唐番女生,而且質素都很高,據聞。——那個年代,我們的資料來源,全部都是搜自「謠言」和「傳說」的,很方便。但也不是辦法,即使整天在人家校園門口行企,也是不會有結果的,況且我又不是個善於交際的人。而且,九龍塘的名校雜種妹,又怎會瞧得起英文也不識多句的筲箕灣波牛?我需要一個介紹人。
同班同學廖大衛,是混血兒,我求他介紹雜種妹給我認識。他一口答應,條件是每天小息要請他飲汽水,和吃一個咖喱魷魚豬仔包,或叉包(並由我負責去買),為期兩星期。我全部都做了。兩星期後,廖大衛給我一幅照片,說:「嗱,雜種妹仔。帶佢同你睇卡通片吖!」那是他五歲妹妹的照片。我不敢向廖大衛討回那些汽水和咖喱魷魚包錢。可能因為他是半唐番,廖大衛早熟,手瓜也一早起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