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標準普爾信用評級昨日發表「大中華區企業財務披露──近距離審視」報告,發覺區內企業管理層,為符合市場對公司業績預期,傾向利用會計準則所給予的空間,採取「創造性」會計手段,粉飾財務業績。
標普認為目前企業財務披露質素有提升必要,更列舉長實(001)、長建(1038)為例,指出很多公司若將合資或控制性聯營公司帳目合併,其真實的資本負債率將較目前披露水平大大提高。
標普信用分析員白培睿稱,香港公司常見問題是利用共同控制的企業進行債務轉移,有時候更與關連企業一起進行,而受控制公司的性質和債務水平披露卻不足。他說長實持和黃(013)49%股權,按會計準則雖可不當作附屬公司合併帳目,但標普是按一家公司是否控制另一家公司的董事局、經營策略及派息政策,決定應否將後者帳目合併入前者之中。
經修訂後,長實去年度資本負債率將由11%急升至40%,和黃則接近50%;至於長建及其控股的港燈(006),因共同持有澳洲3家高負債公用公司50%權益,去年資本負債比率只為24%及22%,但若將3家澳洲公司負債合併,則實際資本負債率將增至43%及40%。
標普在報告內也提及地鐵(066),指該公司若取消將出售上蓋收益以遞延收入方式入帳,業績將變得大上大落,建議投資者留意公司損益表之餘,更應分析現金流量表。
報告合共分析了47家有給予評級的大中華區企業所採用報告準則質素,發覺儘管區內監管機構及會計師公會已對會計準則作技術性修訂,有助提升財務報告透明度,但未全面觸及創造性會計問題。
另外,報告提出內地企業財務披露質素及透明度相對較低,尤其在資產減值撇帳及帳外負債水平披露方面,雖漸有改進,但與國際差距仍很大。
另方面,對於日前部份證券行預期和黃或需為3UK項目撥備,和黃財務董事陸法蘭昨日表示,與KPN的股東爭議而進行的估值,沒有對公司構成撥備壓力,並重申「無論與KPN爭議結果如何,無論估值如何,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