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斯諾日前說,中國政府是時候檢討人民幣滙價,讓基本因素反映其貨幣真正價值,他更說樂意見到中國採取較有彈性的貨幣制度,暗示中國對外尤其是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以及大量的外資直接投資(FDI)資金流入,人民幣已有升值壓力。近日金融市場正關注中國的回應和動向,更有消息傳出,花旗、德意志、瑞士等銀行預期中國可能在一年內放寬滙率上下限範圍,令遠期人民幣買盤增加。
然而中國政府對斯諾之言論基本上充耳不聞,所以沒有作出任何反應,只有人民銀行新一屆貨幣政策委員會前日召開首次季度例會強調,將致力繼續保持人民幣滙價穩定,確保經濟穩步增長,是否已間接傳遞不會升值之訊息?
事實上中國經濟正值起飛期間,無論出口或外資直接投資都為國家賺取及引入大量外滙,外滙儲備的不斷增加(接近3,200億美元),有助北京政府對未來放寬利率及讓人民幣自由兌換更具信心。若果貿貿然讓人民幣升值,除打擊出口和可能令外資猶疑外,在目前中國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下跌,大有陷入通縮的情況下,強人民幣對銀行帶來的衝擊,尤其是銀行體系中接近2萬億人民幣之房地產信貸,加上約5000億之呆壞帳,在新一輪整頓房地產市道及貸款的政策下,不難重蹈日本覆轍,何況失業率高企,有賴出口製造商和外資提供更多職位,實不宜輕舉妄動。此外,美國大量入口中國貨品,皆因價錢「平」所致,人民幣若升值換言之美國消費者要買貴貨,一旦縮手,對美經濟不利;在如此環境下,中國切不可,相信亦不會讓人民幣升值。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