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近數月顯著反彈,為環球投資市場注入強心針。究竟美股升勢能否持續?現時應否吸納或增持美股?要獲得答案,必須從美國經濟實況入手,並抽絲剝繭,找出一些連經濟學家亦會忽略的要點。
今年截至6月23日止,標準普爾500指數已上升了11.6%,納斯達克指數更躍升20.5%。市場信心持續改善,不僅是由於美伊戰爭的陰霾消除,也反映美國經濟基礎漸趨穩固。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於4月30日曾經表示﹕「基本上,美國經濟的長線增長潛力仍然充沛。這個趨勢蘊含更靈活的彈力,讓我們可抵禦類似過去數年的衝擊。」他在五月底進一步指出,雖然美國生產和就業數據仍然疲弱,但金融市場環境改善、生產力持續增長等基本因素,均利好美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一般投資者預期美國利率短期內仍具下調空間。
無可否認,美國經濟增長,短期內可能仍然疲弱,但情況並非一面倒。今年首季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有1.9%,雖低於市場預期,卻已較去年第4季的1.4%為高。
《經濟學人》於4月份進行的調查顯示,分析家把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長預測由2.5%調低至2.2%。但隨着美伊戰爭塵埃落定,有關預測已於5月份輕微調升至2.3%。
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多年來的實質表現,往往較經濟學家的預期為佳,令不少經濟學家「跌眼鏡」。他們忽略了美國經濟所具有的強大潛力。美國不僅擁有持續上升的高生產效率,同時又擁有一個利好商企、重視股市和創業的文化,因而每每能在風浪中茁壯成長。
貿赤和財赤高企,無疑困擾美國經濟。美國於今年3月錄得435億美元貿赤,創歷來第二高數字。而經過4年盈餘後,美國去年錄得1580億美元財赤,而本年度截至3月的財赤已高達587億美元,反映了經濟放緩和國防開支增加所帶來的影響。
分析員擔心財赤高企,可能迫使美國最終加稅及削減開支,抵銷布殊總統提出的刺激經濟方案功效;若利率回升、美元進一步疲弱,均會導致投資者對持有美元資產抱審慎態度。但亦有分析家指出,美股回升已增加了市場信心,倘油價持續回落,可有助紓緩「雙赤」的不利影響,而美元弱勢會利好美國出口,對改善貿赤有所裨益。
消費疲弱是另一項令人關注的因素。消費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70%,當美國實質消費增長於今年首季顯著下降,而失業率於4月份增至6%創出8年來新高時,難免惹人憂慮。然而,隨着美伊戰事接近尾聲,美國消費信心已出現大幅反彈,4月份消費信心指數達81點,較3月份的61.4急升接近20點,而5月份更升至83.8點。事實上,多年來,美國消費者即使在危機當中,仍保持一定的消費,這種習慣容易被人忽略。
美國經濟的長線前景,較絕大部份其他工業先進國家,包括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優勝。預期美國在2005年至2008年間,每年平均經濟增長可達3.2%。美國企業不斷提高生產力,而新企業則不斷湧現並創造就業機會,兩者均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這個基本優勢,令美股在環球疲弱股市中,仍屬於首選的投資市場。
從上述分析可見,投資者倘全無投資於美股,可能仍未作出妥善的風險分散部署。美國不僅是全世界交易額最大、最高的股市,更提供了很多市場均欠缺的行業和企業品種,投資機會之多,確是其他市場望塵難及。更何況美國集納了尋求發展的各地新移民,有「熔爐」之稱譽,這種活力每易被人忽略,以致低估了美國經濟的實力。種種基本因素均顯示,美股長線前景可以看好,並在任何投資組合中均應佔一席。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