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夏季性感三點式當道,少女們毫不吝嗇在海灘上大展身材,但不要以為在粉臉塗上美白防曬霜就算做足工夫,原來受陽光直接照射的肩、背,往往是最容易中招的部位。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吸收過量的紫外線,會造成皮膚不同程度的損害,輕微者會灼至發紅、脫皮,嚴重者更會形成皮膚癌。
記者:尹珊珊 攝影:伍慶泉 ImageGirl:Irene
鳴謝:播道醫院皮膚科專科醫生黃世祥
逢星期一至五出版
大部份女孩子的防曬工夫都着重在臉上,卻忽略了穿着三點式或小背心時,容易令背脊、肩膊、手臂等部位直接受太陽照射,其實很易會曬傷。特別是炎炎夏日,紫外線指數徘徊在7至13度,指數屬高及極高水平。在猛烈的紫外光照射下連續暴曬約二十分鐘,就足已令皮膚曬傷。若然紫外線指數高於10,只需五分鐘已足夠曬傷皮膚了。別以為曬傷不過是小問題,黃醫生指曬傷猶如第一級燒傷,皮膚會出現水泡、腫痛及脫皮等狀況,情況持續,皮膚更會出現皺紋、黑斑及變得粗糙老化,亦增加了患皮膚癌的機會。
陽光對皮膚造成的傷害,主要是來自紫外線。紫外線按波長的不同分為UVA、UVB及UVC三類,其中UVC幾乎全被大氣層所吸收,對人類及環境影響較小;UVB雖然多被臭氧層所吸收,但仍有部份的輻射量可達到地面,會引致皮膚癌;至於對皮膚影響較深遠的UVA,能深入真皮,破壞真皮組織,使皮膚呈乾燥並失去彈性,產生皺紋、黑斑、雀斑,並會提早衰老。
BB仔的皮膚比成人幼嫩,很容易會曬傷,惟有倚賴家長的照顧。好似出外時需要塗少許防曬用品,並每隔一段時間用清水輕抹皮膚降溫。至於年紀稍大的小朋友,經常在陽光底下參加戶外活動,家長們應提醒他們不要長時間逗留在陽光底下,並要每隔半小時往陰涼處遮陰。出門前亦要為小朋友戴上鴨嘴帽,以及塗上太陽油,要是一不小心曬傷,便應立刻找醫生治理。曾有醫學研究指出,陽光的致癌效應屬累積性,小時候曾經曬傷,日後患皮膚癌的機會較大,所以小朋友的防曬工夫一定要做到足。
1.盡量避免在早上十時至下午二時陽光最猛烈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最好盡量走到陰涼的地方。
2.應在出門前二十分鐘,在乾爽的皮膚上塗防曬用品,讓皮膚有足夠時間吸收,發揮較佳效果。每隔兩小時補搽太陽油一次,以免流汗時汗水將皮膚上的太陽油帶走,影響防曬效果。
3.紫外線指數過高時,宜戴上闊邊帽及穿着纖維密度高的衣服,亦可使用有防UV功效的雨傘遮擋太陽。
4.不少人都會忽略眼睛的防曬措施,原來在陽光下過度暴曬有機會患白內障,出外前記住戴上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想好似古天樂一樣擁有烏卒卒的古銅色肌膚,必須要循序漸進。曬太陽之前亦須塗上防曬用品,如SPF2至4號的太陽油,已足夠讓你曬出一身古銅色肌膚,曬太陽的時間也需要慢慢延長。
曬傷後的皮膚紅腫、癢痛,以冷水濕敷皮膚,可防止過癢或皮膚乾燥,又或是用毛巾包着冰塊,再敷在皮膚上,有助紓緩疼痛。最重要是曬傷皮膚後,切勿在短時間內在陽光底下暴曬,同時應避免化妝及塗護膚品。
1.各種防曬用品均標明防曬指數SPF,防曬指數愈高,代表保護皮膚的效用愈大,SPF15的防曬霜能有助防止93%的UVB紫外光,日常一般使用SPF15至30號已足夠。
2.購買防曬用品時,最好選擇標明可預防UVA及UVB的,其中日本化妝品工業聯會將UVA防禦指數列為三級:PA+、PA++及PA+++,「+」號愈多代表保護指數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