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港商滿意內地僱員<br>兩萬港人恐炒魷

珠三角港商滿意內地僱員
兩萬港人恐炒魷

【本報訊】香港工業總會的研究顯示,在珠三角設廠的港商對當地的經營環境日漸滿意,57%會增加在內地的工序,包括原料採購、研究開發、銷售及資訊科技;有25%公司相信,內地僱員最終可取代出差的香港人,所以除非香港加強與珠三角聯繫,令兩地同時增值,否則在5年內,8.3萬名在珠三角工作的港人,其中2萬人將面臨失業。

工總昨日發表《珠三角製造──香港製造業的蛻變》研究報告第二部份,工總主席羅仲榮表示,香港與珠三角融合事在必行,在非典型肺炎事件後更顯得重要,因為大家知道有事也不能「封關」,否則香港的一半經濟會癱瘓。

努力增值加快融合
羅仲榮說:「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則政府一邊創造幾千個職位,但係會在珠三角流失二萬個職位,而且是高增值的職位。」
調查顯示,約有25%的的公司表示,今後五年內,負責在內地工作的管理、研究開發、工程、銷售及財務的香港員工,可以被內地人取代,各分項的比例依次為27.6%、27.5%、27.4%、25.1%及17.6%(見圖)。而現時已有很多高增值工種由內地人出任,例如50.1%廠家回應稱,現時的工程人員已完全由內地人出任。
負責調查的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于漸表示,調查結果已比他想像中好,他預期在珠三角工作的港人會更快被取代,但他說這並非「零和遊戲」,港人應努力增值及與珠三角融合,令這個經濟體壯大。「如果這些公司未來五年規模擴大一倍,他們不但不會炒香港人,還需要更多香港人。」

愈來愈多業務北移
另外研究顯示,香港有150萬個本地職位,直接或間接與香港公司在珠三角的生產有關,佔本地勞動人口的43%,其中50萬人在港參與相關工序,100萬人參與物流、倉儲及銀行等相關服務,王于漸指出,珠三角的蓬勃發展,對香港同樣有利。
不過研究同時顯示港商未來兩、三年,會將愈來愈多業務搬到珠三角(見表),依次為原料採購(70.9%)、研究開發(61.3%)、銷售(58.9%)及生產(58.5%)。羅仲榮指出,下周宣布的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會有助香港與珠三角進一步融合,並以香港為創新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