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心得:在實際的投資市場,債市裏包含了其他類型債券,如高息債券及私人企業債券等。即使有資金開始撤離政府債券,也並不代表資金一定會流入股市,可能是流入其他債券,甚至是滙市或其他的定息工具。
過去兩年,環球債市表現跑贏股市,主要原因是利率持續向下,加上環球經濟不景氣,打擊了各大小企業的盈利,令債市回報相對股市更為吸引,因而市場資金湧入債市。然而,近日環球股市相繼造好,加上美國十年國庫債券價格出現回吐,市場開始憧憬資金已逐漸從債市投回股市懷抱,這是否代表債券的吸引力已漸見減少?
很多時候,我們會不經意地將股市及債市表現拉上「相反」關係──如債市造好,股市表現會遜色;反之亦然。但以這方法去分析股市和債市的走勢,相信只適宜解釋短期資金流向所帶來的影響,若從整體股債的趨勢分析,則還要考慮其他因素。首先,當我們談及債市,大都將焦點放在政府債券(如國庫債券)。但在實際的投資市場,債市裏包含了其他類型債券,如高息債券及私人企業債券等。即使有資金開始撤離政府債券,也並不代表資金一定會流入股市,可能是流入其他債券,甚至是滙市或其他的定息工具。所以,若純粹因為短線股市造好而看淡債市,似乎有點以偏概全。
以美國為例,雖然近日杜指重上9000點水平,但目前經濟前景仍未真正明朗,即使資金真的從債市流入股市,也只會以「漸進」形式,未必會一窩蜂湧入。另外,市場上有不少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基金,都是以集腋成裘的方法進行投資,而這些投資通常是傾向能給予較穩健的回報,因此債券仍是這些基金的首選投資工具。故此,即使預期股市牛市重臨,債市仍會有一定的「捧場客」。
此外,我對債市表現仍然審慎樂觀,原因是通縮效應下,預期股市的升勢會受到阻礙。觀乎美國多番減息、目的是希望維持投資市場暢旺,並維持一直以來美國國民習慣的「借貸式消費」(如信用卡消費),從而刺激內部需求,以改善經濟。但結果仍差於市場所料。本周聯儲局可能會再度減息,顯示出美政府仍擔心通縮會持續惡化。若果經過今次減息仍未能徹底紓緩通縮壓力,資產價格仍受遏抑,股市更難有大突破。大家擔心是次美國再度減息後利率會真正見底,日後美息反而有上調機會,因而令債券價格平添壓力;但以目前美國及歐洲的貨幣政策而言,短期內仍會以解決通縮為主要目標,預期低利率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債券相對有較高的利息回報,故仍能維持一定的吸引力。
有時候,我們不應刻意將債市及股市進行比較,但亦不宜將兩個市場完全分開來看。以債市為例,投資者應考慮定期的利息回報及年期的長短;至於股市,除了透過分析基本因素及宏觀經濟外,仍可留意一些短線市場消息變化,以捕捉入市機會。由此可見,投資債市傾向於中長線部署,而股市則可長可短。因此,我們不應硬要將債市和股市的短期表現去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理由是兩者背後的投資理據各異。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