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第一次進入香港的吉之島(984),還以為這是八佰伴的子公司,整個概念與八佰伴一模一樣,可以說,吉之島是在抄襲八佰伴。可是,若干年後,被抄襲的八佰伴煙消雲散,其他日本百貨公司也一一倒閉或被本地人收購,吉之島則依然不變,仍是正宗的日本百貨商店。
日式百貨商店的一個特色就是多,電器、家庭用具、服裝、玩具、超級市場、食閣。走入一家日式百貨商店,就可以買到所有自己想買的東西,然後再吃一餐,樂富吉之島就經常是我一家大小消磨4至5小時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幾年,香港日式百貨公司相繼倒閉,問題不出於日式經營,而是他們的母公司出問題,母公司出的問題也不是經營問題,而是財務問題。我相信,日式百貨公司在香港一定有市場,哪一位到過日本旅遊的香港人不進入日本的百貨公司大採購一番?隨着多家日式百貨公司在香港消失,依然非常正宗的日式百貨如吉之島就大有前途,不久前公布截至2003年2月28日止全年業績就錄得比前一個年度更佳的營業額,而香港分店的經營溢利亦上升,在經濟日差,嚴重通縮的背景之下,的確是難能可貴。
但是我留意到,近年來吉之島也很積極地進軍內地市場,但成績並不理想,商店多了,利潤卻少了,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是否已經達到養活如此大量來自全世界的百貨商店?當年八佰伴的失敗原因之一就是過早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到中國搞零售業,很容易被人山人海的遊人所迷惑,不過得留意,人來人往的遊人多是只看不買,市場調查不能只計算人流,人流高只能保證一種商品的銷情:咖喱魚蛋。
曾淵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