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勢:保本投資產品運作剖析

投資論勢:保本投資產品運作剖析

在過去的十年,要在各投資市場內賺大錢,甚至只是想力保不失,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資者首先經歷了九七及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事件令區內的貨幣、股市及樓市等都相繼大跌;二○○○年的科網股熱潮,曾經給予無數投資者無限憧憬,但隨着這個泡沫爆破,不但無數股民一敗塗地,亦令美國的經濟正式步入低潮,連帶歐洲、亞洲的經濟亦嚴重受到影響。全球大公司的盈利開始倒退,直接令美國及全球股市經歷前所未有的漫長熊市,至今仍未能真正扭轉頹勢。

投資者心態改變
經過連番的失利後,投資者的心態已明顯出現改變,便是從以前的進取及急功近利,變成現時的保守及穩健。所以在過去幾年,以保本為主的投資產品便大行其道。既然是廣大讀者都有機會接觸到的產品,筆者亦樂意在本文為各位分析一下這類保本投資產品的特點。
一般來說,此類「保本」的投資產品,需要投資者投資一個較長的年期,以三至五年為主。但由於近期利率愈降愈低,保本投資產品的年期亦有愈來愈長的趨勢。
在保本投資工具到期當日,該項投資的基金經理或發行商除了會把投資者的本金全數歸還外,還會派發與另一項投資,(如世界重要股票指數、某大公司的股價、黃金外幣,甚至是個別基金或一籃子基金等)表現掛鈎的回報。從以上的特點可知,此類保本投資最吸引之處,便是所掛鈎的投產項目就算是大跌,投資者最後都可以拿回本金,極其量只是喪失了多年的利息收入。
在利率接近「零」、而投資氣候又極不明朗的年頭,此類投資實在是利多於弊。但投資者要留意的是,要是所選擇的掛鈎項目在投資期內真的大升的話,通常都不能盡取與掛鈎投資一樣高的回報,只能取得其中一部份。投資者投資之前,必須向發行商或基金經理了解清楚回報的分發內容。

關鍵在資金調配
其實要了解保本投資的結構,以及它如何可以同時做到保本與掛鈎投資項目回報的關係,並不困難。大部份保險投資工具都會先把投資者投資的金額,買入高質素的「零息債券」,而債券的年期亦要與保本投資的年期相同,以確保到期日可以把投資本金歸還予投資者。
零息債券的其中一個特點,便是它是以一個「折扣」的價格購買的(例如一百元面值的五年期零息債券,現價約九十元便可以購買),於是基金經理便可以用剩下的金額去購買一個掛鈎投資項目的「認購期權」。若掛鈎投資項目於投資期內上升,投資經理便可以行使期權,並給予投資者額外的回報。
由於要購買零息債券的關係,而近年來的利率又愈來愈低,令零息債券的價格飆升,於是保本投資工具的年期便要加長,才有足夠的餘額購入期權。
此外,長期期權的費用較高昂,基金投資經理亦未必有足夠的金額去買一個與掛鈎投資項目回報有100%相連的期權,惟有只買入一些與回報有較低相連關係的期權,令最終回報難免少於掛鈎的投資項目。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