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股民心理盲點令人費解

英之見:股民心理盲點令人費解

香港現在賤物鬥窮人,朋友間的話題,經常性圍繞消費情報,但作為精明消費者,是遠不及作為精明投資者重要。香港太多人消費時揀擇,投資時輕率,何況如今消費上的優惠,大多是由商家的老本而來,消費者被寵壞了,則只會愈加揀擇,長此下來惡性循環,失業率以至整體經濟如何好轉?刺激消費,絕對不該是盲目減價戰。
在個人的層面上,筆者一向認為開源遠比節流重要,而且人人花更多心思去奮鬥,社會才有推動力。可是香港鬥平文化十分嚴重,這種環境中,加上政府欠缺宏觀視野,令筆者一向深信長遠不可能是大牛市。
當然節流亦十分重要,在投資路上,學會避開走勢陷阱,減低無謂的損失,效益亦會遠勝我們費盡心思去搜羅印花禮券,在消費上去慳一千幾百元。

資訊不足高追易虧損
最近亞太衛星(1045)的走勢,便是一個甚佳的現成例子去分析。這隻股份一向交投不多,日前忽然裂口高開幾成,筆者與不少行內朋友,對這個升勢完全不知所以然,事前在財經媒體中,也沒有甚麼報道。
亞太衛星雖然高開幾成,好友出動的購買力,卻不外只是幾十萬股,可能由於貨源甚疏,阻力因而甚微,在啟動升勢後,甚至可以借力打力,引來一批盲目的投機者見勢高追。在這種情況下的應對策略,一定是袖手旁觀,既然不知升市因由,已證明了在資訊上處於絕對弱勢,便要有自知之明,刻意硬碰輸面甚大。
事後當然知道升勢由私有化謠言而起,在公司作出否認後,跌幅相對卻不算大,主因應是不少股民的心理盲點。在一個月前,2.30元水平在大眾心目中一定是貴,可是出現過近期高位後,很多圖表派便會認為是調整所出現的趁低吸納機會。
筆者本身一向不喜私有化概念,成敗始終在乎大股東心意,沒有章法可言,投資重點應是公司盈利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連番私有化個案,事前保密工夫都做得十分之好。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