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終於正式廢止實施二十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這是「孫志剛案」的最大「收穫」,但同時暴露中共決策機制嚴重落伍,更因中共不能「與時俱進」,致人禍不斷重演,國人為此付出慘重的人命及經濟代價。
孫志剛,二十七歲,二○○一年自武漢科技學院畢業後,到深圳工作,今年初轉到廣州一間服裝公司任職設計師。三月十七日晚十時,孫出門到網吧,途中被廣州市黃村派出所公安以沒有暫住證為名帶走。三天後,孫被活活打死在收容站內,死狀恐怖,整個背部都是一堆堆瘀血,翻開肌肉,全是血塊,全身還有不少烙印,可見其受虐的慘烈程度。
在輿論壓力下,廣東省當局千方百計掩飾真相,也拒絕受理孫父申訴,直至《南方都市報》四月底怒揭這宗慘絕人寰的血案後,舉國嘩然,全國各地傳媒才一起痛批廣東公安及收容站職員的冷血。過去兩個月,互聯網上誓為孫志剛討回公道的文章更是鋪天蓋地。群情之洶湧、輿論之激憤,與非典型肺炎不相伯仲。
事後,公安部派員南下調查,最後找來十多個「替死鬼」,包括收容站職員、與孫志剛一同被扣的三無人員,然後重判他們。可是,輿論仍不罷休,中央最後只好廢止《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
顯然,這種決策模式跟非典型肺炎危機同出一轍:先隱瞞疫情,外界壓力太大時就拿衞生部長張文康和北京市長孟學農來「祭旗」,又將非典加入傳染病防治條例等。這是中共應付危機的典型手法,而且外界壓力愈大,中共的反應也就愈迅速,回應力度也就愈大。如果外國輿論像關注沙士一樣關注「孫志剛案」,相信將有更高級的廣東官員被處分。
可是,這種亡羊補牢的決策方式,只會永遠落後於形勢,沒半點前瞻性。更重要的是,當社會對某些事麻木不仁,或地方官員完全控制輿論,中央很易失去反應的動力和方向,無法合理的因應危機。中共在高呼與時俱進的同時,最應改革的就是這種落伍的決策模式,例如因應「孫志剛案」,成立專家小組,檢討其他同樣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杜漸防微,否則,「吃人的制度」只會徒添更多無辜亡魂。
記者: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