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創造短期就業有深層意義

陸叔理財:創造短期就業有深層意義

陸叔心得:是次政府推行的新措施,預期實質效益外雖不顯著,極其量是跟時間競賽,希望拖到經濟真的能夠復甦,但對於目前仍然失業或失學的人士來說,這個短期措施卻能收「信心加油站」之效。

政府昨日公布最新的失業率達8.3%。
姑勿論數字是高是低,市場早已對有關數字作出消化。目前廣大市民最關心的,就是往後香港經濟如何能夠走出谷底,以真正紓解高失業率問題。
在失業率公布之前,特區政府已宣布動用逾7億元創造為期半年的臨時職位及增加培訓名額。消息公布後,普遍市場反應是譭譽參半。

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短線而言,政府行動可以遏止失業率攀升,但反對者認為,用7億元挽救就業市場,無疑是杯水車薪,最多只能夠「買時間」,難以根治失業率高企問題。
觀乎政府近年推出不少紓緩失業措施,如99年的展翅計劃、02年推行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等,都未能有效解決失業率高企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凡人為推動而非透過市場供求關係調節所得出的結果,都是難以持久的。情況就如股票市場一樣。若果大市缺乏實質因素支持,只靠熱錢的短線推動,升勢往往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因此,失業率要得到真正的改善,一定要待整體的經濟復甦。
近年不少打工仔飯碗相繼不保,或多或少會埋怨政府的束手無策,即使推出相應的紓解措施,也只是「到喉唔到肺」,無助扭轉劣勢,原因是所謂「紓解失業率措施」,大都欠缺中長線計劃。

杯水車薪仍有作用
平情而論,在大氣候仍惡劣的情況下,要即時根治眼前的問題,是沒有可能的,政府相對可做的亦不多。不過,用7億元創造「臨時飯碗」,雖看似是杯水車薪,但某程度上對社會卻有着較積極的意義。
日前在家中收看一個電視節目,內容是訪問一批受「沙士」打擊的老闆及打工仔。言談間,他們認為只要有工開、有客見,甚至只要有一張傳真要處理,都會感到很高興。
雖然我深信這只是社會的冰山一角,但由此可見,目前社會上能夠有更多的職位空缺,意義並不單在於解決失業率問題,也不在於為失業人士「津貼」多少工資,用以刺激消費,最重要的反而是令失業者重拾自我存在的價值。
某程度上,人們生活除了為了賺錢外,也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而工作正是其中一種令人能得到認同的誘因。因此,是次政府推行的新措施,預期實質效益外雖不顯著,極其量是跟時間競賽,希望拖到經濟真的能夠復甦,但對於目前仍然失業或失學的人士來說,這個短期措施卻能收「信心加油站」之效。
在這個「買時間」的期間,我相信消費意欲並不會因失業率的紓緩而暴升,經濟亦不會突然間好轉。政府真的要好好把握這段時間,從大方向帶香港走出困局,否則,半年後可能一切仍在原地踏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