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航道藏四隱患

三峽航道藏四隱患

三峽大壩永久船閘後天進入試航期,有專家警告,三峽航道有四大隱患,其中庫區長時間受大霧籠罩,嚴重影響船舶航行的能見度,而江面流速變小、風速增強,均容易令船舶發生撞船意外。

重慶海事局副局長譚孝福指出,隨着三峽大壩庫區蓄水以及永久船閘試通航,三峽的航道確實比以前變寬,一些急流險灘亦隨之而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船舶的航行安全已有充足保障。譚孝福說:「舊的危險沒有了,新的危險又產生了。」他指出,目前三峽航道的隱患主要有四個。其中,庫區出現濃霧的日子增加,成為威脅船舶航行的一大安全隱患。

「舊危險沒了新危險又產生」
根據氣象局水文部門的分析數據顯示,三峽成庫後,重慶庫區出現大霧的日子,由每年一百八十天增加至二百五十天。由於濃霧嚴重影響船舶的能見度,相對令適合航行的日子減少。此外,水面變寬,江面風速加大,船舶在航行中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增加。而水面流速減慢,船舶的航行,容易在兩岸產生更大的波浪。至於船舶駕駛操作人員,過往習慣的一套航行法已經過時,但他們又未及熟習庫區內的新航法,容易因為一時疏忽、大意,而造成嚴重意外。

大霧大風大浪船隻易出事故
另外,最新一期半官方《瞭望》雜誌,以問答方式,交代了當局對三峽大壩的安全威脅評估。文章引述專家指出,影響三峽大壩安全的主要因素主要來自大壩工程質量欠佳、水庫蓄水後可能誘發的地震,以及戰爭的威脅。專家承認,三峽蓄水後,有可能誘發地震,但不會是災難性。即使戰爭出現,當接到預警後,大壩在五至六日內將水庫內的水迅速宣泄,回復到天然的水流狀態。萬一在毫無準備下受到核彈襲擊,所造成的淹沒損失,也只會是局部性的。
《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