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鄧小平當年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指示是:治港班子以中間派為主,右派也要有一些,左派只能佔少數。所謂左派,是指傳統左派,即有中共背景的組織與機構人士。觀今天香港的董政權,實已違反了鄧小平當年所指示的原則。行政會議除了問責官員之外,非官守議員五人中有二人來自傳統左派,另二人是全國政協委員。而支持董政權的組織、團體及報章,也幾乎清一色是傳統左派。右派幾乎沒有了。中間派人士與社團對董的支持,恐怕大部份是從政治、經濟的利益出發,難免口不對心。
香港今天要組織一個影子政府,應以中間派人士為主。所謂中間派,是相對於傳統左派與民主派而言的。民主派雖擁有廣大的民眾支持,大多數人又確實是真心誠意為香港而費盡心力,但由於他們大部份不為北京中央政府所接受,再加上過去六年被董政權及傳統左派貼上了「逢董必反」、「逢中必反」的標籤,對爭取最大多數市民的支持不利,因此影子政府固然需要民主派參與,但不宜全面主導。
筆者認為,影子政府最好由李鵬飛、李國寶以及已離開政府的高官為主組成,這些高官包括陳方安生、任關佩英、黎慶寧、張敏儀、施祖祥、陳祖澤、曹廣榮等人。也應包括一些已離開立法會的前議員,如夏佳理、陸恭蕙等人。立法會議員中,則民主派、獨立派或任何專業團體的議員,都歡迎參加。
影子政府可由有心人士組成,為首者(影子特首)暫無條件由普選產生,但應承諾執政後會立即實行普選。目前,像人大代表李鵬飛這樣的人物,應是眾望所歸也是北京可以接受的影子特首的人選。影子政府可由三人分掌政務、財政與律政,筆者認為陳方安生、李國寶與夏佳理是相當理想的人選。
影子政府的經費宜由各參與的精英向工商界籌措。以目前普遍對董政權不滿的形勢來看,籌措經費應不太困難。影子政府宜組成各個研究小組,提出有關針對董政權的各項施政建議。當前,最重要的,自是由二十三條的法律關注小組,提出經小組修訂的《國安條例》的藍紙草案。
影子政府的種種建議,當然不大可能被「左耳入、右耳出」的董政權所接受。問題是以他們的專業和專注的精神,所提建議自可以對董政權的庸碌無能構成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使香港市民恢復「港人治港」的信心,並向正在有可能進行改革的中央政府顯示,香港真正以中間派為主的治港人才,絕對有能力比唯唯諾諾的董政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