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東梅州爆發日本腦炎個案,本港衞生署昨日主動與廣東省衞生部聯絡了解,但未有具體染病數字。雖然本港曾在本地豬隻身上發現日本腦炎抗體,也有從梅州入口的活豬,但衞生署認為本港爆發日本腦炎風險很低,對上一次本地個案在九六年發生。
衞生署副署長梁栢賢表示,本港上一次有市民感染日本腦炎在九六年,一名十五歲男子染病後死亡,死者曾到過的地方有豬場及接觸候鳥,當時有很多蚊子,相信他在該處染病;而前年及去年共有三人分別曾到內地及東南亞後感染,被列為外地傳入個案,三人均已康復。
他並稱,由於本地豬隻曾驗出帶有抗體,加上梅州有感染個案,本港存在爆發風險,但相信風險很低,成為本港風土病的機會不大,但強調市民應做好滅蚊措施。
他提醒市民日本腦炎在內地、日本、菲律賓等已成風土病,市民如到這些地區逗留逾一個月,應先注射疫苗,並減少到豬場或接觸雀鳥。但要注意注射疫苗後會有發燒及過敏等副作用,長期病患不宜注射,並要在出發前一周注射才有效,約三年後要注射加強劑。
此外,食環署指出,本港今年一至五月有八百五十隻由梅州入口的活豬,但豬隻並無染病,該署會加強在屠房附近及豬場的滅蚊工作。香港豬會會長黃廣榮稱,豬隻感染日本腦炎個案不多,但以初次生產的母豬及幼豬較易感染。
食環署資料顯示,庫蚊是日本腦炎的病媒,其中在本港較普遍的為三帶喙庫蚊,嗜吸動物血液,吸血高峯期主要在太陽下山後第一個小時。
此外,正在訪港的世衞傳染病科行政總監海曼表示,內地已向世衞滙報出現日本腦炎個案的情況,他認為香港已做足準備,可以防止日本腦炎在港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