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內地電訊股宜分批減磅

陸叔理財:內地電訊股宜分批減磅

陸叔心得:近日國內電訊股升勢甚急,似乎對市場負面言論沒有多大反應,原因是港股目前是炒資金流向。任何股份只要稍為落後,便會引來熱錢流入,國內電訊股因在四月份時被過份沽售,近日的升勢為投資者追落後有很大關係。

近日國內電訊股走勢甚為強勁,但在這個時候,卻有外資大行發表研究報告,調低國內電訊股的投資評級。究其原因,與中電信及網通新推出的「小靈通」開始滲入國內電訊市場有關。
為了應付小靈通的洶洶來勢,中移動(941)及中聯通(762)不得不透過減價去迎戰,因而令市場產生在減價持續的情況下,各大電訊經營者的邊際利潤難免受到進一步蠶食的印象。
觀乎近年中移動及中聯通的股價每況愈下,其實已反映了減價戰所帶來的影響。但各大證券行仍重申這個論點,其背後原因頗值得大家探討。

重實績不重概念
過往國內電訊股的投資價值,在於其行業仍處於高增長期,個別電訊經營者能夠獨大,因而令資金有憧憬而推高股價。然而,隨着市場競爭日益劇烈,經營者的邊際利潤始受到影響,市場已不能再純炒「概念」,反而要將視線重新放在實際的盈利表現上。
雖然以目前中移動約11倍多及中聯通約15倍的市盈率而言,並不算很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國內電訊市場的減價戰已到欲罷不能的地步。若果情況持續,而經營者的市場佔有率又不能有所增長,預期電訊股股價再難有突破的空間。因此,從基本因素而言,各大證券行降低國內電訊股的投資評級,並非沒有理據。

注資不再是賣點
另外,過往國內電訊股另一賣點是獲母公司注資,以支持其盈利。因此,即使減價戰的陰影揮之不去,市場雖然擔心減價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因素卻為不少資金帶來入市的藉口。
但自從中國政府鼓勵競爭後,即使母公司願意注資入上市公司,市場都會評估注資對公司盈利的「實質」貢獻。所以,減價戰所帶來的影響不得不計算在內。
換言之,現時投資者看國內電訊股,跟過往已有很大的分別,從高增長及注資概念返回到一切從「實質因素」出發。因此,市場擔心減價的影響,是可以理解。
近日國內電訊股升勢甚急,似乎對市場負面言論沒有多大反應,原因是港股目前是炒資金流向。任何股份只要稍為落後,便會引來熱錢流入,國內電訊股(尤其是中移動及中聯通兩者)因在四月份時被過份沽售,近日的升勢為投資者追落後有很大關係。
由於兩者已累積了頗大的升幅,短期應有機會出現調整,若在低位買入的投資者,不妨在現水平分批沽出,先行獲利。
撇除基本因素不論,國內電訊股在港股所扮演的角色較為特別,很多時候會成為大戶作為舞高弄低大市的工具。因此,預期其走勢會跟隨大市上落。若是捕捉短線買賣機會,我相信要留意大市走勢,多於其基本因素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