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財論:大律師對上市集資有貢獻

均富財論:大律師對上市集資有貢獻

報章頭條指大律師號召市民上街抗議,乍看還以為幾時長毛搖身一變成為大狀。律師是高貴的專業,大律師更加是與世無爭、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秘專業人士。朋友輩的大狀平日埋首於其chamber內研究案例,日常衣着大方得體,一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架子。如今關心社會的大律師竟指「和平示威可能是唯一合法爭取的途徑」,字裏行間,充份顯示知情者的無奈與沮喪。

大律師利用其專業知識,理性地分析事情利弊,普通市民絕對可以相信其結論及建議,皆因大律師一貫慎言,並不輕易公開作出任何評論。不鳴則已,否則必定言出有物,發言前亦會經過反覆推敲,保證毫無破綻。大律師要求政府從善如流,喊至聲嘶力竭,差在未以死相諫。假如是有心諮詢的話,可以不理任何人的意見,亦不應忽視大律師的建議。
除了大律師提出的專業意見外,其他的專業當然亦希望可以達到同樣地高的認受性。市民普遍喜歡挑戰專業意見,但在投資時反而經常把分析員的建議全盤接收,彷彿分析員的江湖地位比大律師還要高。
最近新股上市又轉趨活躍,將積壓兩個月的集資力量完全釋放。無他,之前做完的帳目只有效半年,過後又要再做,令時間表要延期。倒不如趁市況好轉、升近一萬點的時候乘勢推出,可能會有意外收穫。

看招股書要曉篩選
公司招股必定有厚如電話簿的招股書,相信投資者十居其九都不會細閱。事實上亦無此需要,反正大部份資料投資者都用不着。那些又長又悶的公司章程干卿底事?只要看幾版關鍵的資料作為起步,投資者可以慢慢習慣面對一本本的電話簿。
公司盈利數字那幾版毋須多講,還有沒有其他漏網之魚?例如集資金額運用哪一版,對投資者應該是既簡單又有用。
公司如何運用集資淨額,是整個上市集資過程的精要所在。理論上公司不是為上市而上市,應該是利用這機會實現未來的鴻圖大計。假如大部份的金額是用來還債或作為營運資金,投資者可以想像是甚麼一回事。

風險因素不容忽視
就算公司計劃利用集資金額擴充業務,投資者亦應該留意是在哪一方面發展。在本業花錢是理所當然,投資於其他與本業相關的項目亦無可厚非。假如是其他本行以外的擴張,投資者可能要多加留意。
資金運用其實是上市的重點。假如投資者有機會見過投資銀行發出的所謂IPOFactSheet,第一版頭幾段已經是資金運用的圖表。連專業投資者都重視的資料,閣下豈容忽視?
另一項易睇易明又被忽略的資料是風險因素。投資者甚少留意,因為太多字,絕少人會有心機細閱;分析員亦甚少提及,無謂掃興也。因此,問投資者新上市的公司有否存在風險,換來的答案通常是「不知其所以然」。
潛在風險可以劃分為公司內在或整體經濟環境,後者可以包括中國投資環境或國家政策改變。此類因素太偉大,到風險真正出現時,香港可能已經玩完,再講甚麼股票投資價值,已經不合時宜。

香港優勢溢價難保
公司內在的風險,比較具參考價值。例如是否依靠少數的供應商或銷售渠道,這點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表現,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每間公司有本身不同的經營模式,難以簡單地列出所有要留意的存在風險。投資者只要平常多留意一般公司盈利倒退的原因,將有助於找出具影響力的風險因素。
以上所講只不過是兩項可能較受忽略但值得留意的新股上市資料。但投資者必定發覺,剛才所講的,假如要對投資決定有幫助的話,招股書一定要有如實並詳盡的披露,否則所有分析都是徒然。
亦因為香港有言論自由並資訊流通,才可以享有人所羨慕的溢價。大律師所做的,其實就像投資銀行家一樣,竭力保持香港這隻老牌藍籌的溢價,亦間接令香港得以保存金融中心及區內資金籌集龍頭大哥的江湖地位。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